时间:2025/3/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10月25日,在聊城市茌平区山东骏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间会议室里,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博士后开题报告会,来自山东大学的两位博士后分别以《锻造铝合金应力集中区域残余应力及力学性能提升研究》《半固态铝合金流动诱导微结构缺陷形成机制研究》为题,向与会的导师和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为在站期间更好地开展与企业产业相契合的、具有可行性的科学研究做准备。这是聊城市近两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聊城市博士后工作不断突破创新的成果。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博士后群体更是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聊城市博士后工作始于年,山东时风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设立我市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过24年的发展历程,聊城市博士后工作不断突破改革创新,越来越多的博士后青年人才活跃在我市重点科研攻关的生产一线,为推动聊城市产学研融合、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注入新生力量。完善博士后制度体系,强基固本。为持续培养、吸引青年创新型人才,年修订出台《聊城市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新政策在原有科研资助和奖励的基础上,新增博士后生活补助和留聊补贴。同年7月,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兴聊”战略的若干措施(试行)的补充意见》,对我市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全职新引进博士(后),每月分别发放元和元生活补贴。截至目前,聊城市共有在站博士后人,累计为博士后平台和各类博士后人才发放各项资助经费余万。真正构建起“建站有补助、进站有补贴、科研有激励、出站有保障”的博士后政策体系,营造博士后平台和博士后成长的最优生态。强化博士后平台建设,激发活力。博士后平台已经成为我市培养、引进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我市围绕新能源、生物制药、机械制造、医疗卫生、现代农业加工业、化工等重点支持的产业,探索建立从“重点企业库-备案单位-基地-工作站”的博士后平台链式培育体系,为引进和培养使用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年以来,获批5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家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截至目前,聊城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7家,入选备案单位和重点企业库22家。拓宽博士后引才路径,搭台赋能。通过参加博士后大赛、赴高校流动站洽谈、举办博士后交流对接活动等形式,不断创新“政企校”引才模式,畅通企事业单位和各高校人才协作沟通渠道。年10月,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通过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发布企业技术难题,与远在云南理工大学的谢德龙博士团队成功对接;今年5月,在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站回访活动上,山东蒙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与张华峰博士实现技术对接,长期困扰的技术难题也将得以解决;10月25日,在茌平举办的山东省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暨年高校师生聊城行活动中,邀请省内外20余所高校流动站参加,聚焦解决我市“卡脖子”难题,采取“现场交流对接+实地考察调研”的形式,现场发布79项人才技术需求,我市30多家企事业单位与高校达成合作意向。保障博士后工作服务,行稳致远。对博士后平台,实行“意向建站企业+已设站企业”两级管理模式,对有意向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提前摸排对接,提供建站前的全程指导和服务;对已设站单位,跟踪记录博士后招收、科研进度、成果转化等情况,不定期开展企业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对博士后人才,建立聊城市在站博士后人员库,支持博士后在我市重大项目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加大博士后人才项目申报支持力度,年我市新增博士岗位10个,获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7项;落实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连年开展博士后走访慰问活动,向在站博士后发放健康查体表和慰问品,在博士后职称评审、户口迁落、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服务,解除后顾之忧。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