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身为中国人,你又生活在唐朝,做一名诗人,是最骄傲的。诗人心智健全,个性张扬,即使是离别呀,思念呀,那么愁苦的事情,经他们一吟一唱,竟也美不胜收,流传千古。

他们绝不像一棵树一样呆在一个地方,他们知道,再美的地方,呆久了也会“审美疲劳”,他们边走边唱,边唱边走,但他们又不是行吟诗人,他们也会停下来,为了功名,或者爱情、家庭,这些世俗的东西他们不拒绝,但一旦时机来临,他们又要走,又要唱。

我是做测绘的。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我选测绘,仅仅是这样一个朦胧的梦想:将来,我会亲手绘制很多很多地图,在这些地图上,有些地名就是我起的。读完大学,才知道,这样的机会对我们这一辈测绘工作者来说,是极少的,我做了15年测绘,从未遇到过。

可是唐朝的诗人们,根本不需要绘制地图,他们只要在那里题一首诗,或者仅仅是吟一首诗,那个地名就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了,甚至这个地名因诗而改。

那一年,一个科举落榜生,坐船回家,心情极度郁闷。晚上,船停在苏州城外的封桥,听着寒山寺沉重的钟声,他吟道: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很快名扬天下,“封桥”也因此改成了“枫桥”,并永远与“张继”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一千多年之后,竟还有很多日本友人要在除夕那天夜里跑到寒山寺来听钟声。那真是一个诗意的时代,地名因诗而改,人们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

过去的年代,交通和通信都不便,出行远方是一件大事,很可能从此一别,永难相见。

所以,离别就特别伤感,唐诗里因此留下大量伤别之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请”等等。

陕西的灞桥,是唐人送别分手的地方。唐人喜欢攀折杨柳的枝条来赠别亲人,柳的谐音为“留”,寓示挽留。柳枝随插随活,生命力强,以此祝愿亲人随遇而安。由于离别的人多,杨柳攀折过度,所谓“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王之涣,《送别》),“今年还折去年枝,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柳枝》)。

现在人们不会那么伤离别了。过去被视为畏途的西域,从北京坐飞机也不过三个小时。手机通讯,随时给家人报平安,说是远在天边,其实近在眼前。电影《手机》里费墨因手机暴露了自己的婚外情,指着手机说:“太近了!”更不用说现在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