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聊城市经济总量在山东省16个市中排名第14,仅高于面积、人口较少的日照、枣庄。在人均GDP中,聊城更是名列第16名,也就是倒数第一,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我一直想不明白,聊城人这么勤劳、朴实,为什么经济数据如此惨淡呢? 既然是学历史的,先抛开行政、经济、文化等因素不谈,说说历史原因。古代的聊城并不落后,得京杭大运河通航之利,聊城的经济在山东甚至北方地区处于先进地位。只是近代京杭运河断航,铁路运输崛起,聊城失去了运河,却并没有及时获得铁路过境。与相邻市相比,北面的德州、东面的济南、东南面的泰安,都有京沪铁路通过,最早的雏形津浦铁路早在年就已经贯通。而西面的邯郸、安阳,西北面的邢台,又有京广铁路通过,而它的雏形京汉铁路,更是早在年就竣工通车。也就只有南面的濮阳市,与聊城同样都是年才有京九铁路经过。但是濮阳相比聊城,一是它成立时间短,年才设市;二是它有中原油田这一先天优势。 足够的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有助于增加经济总量,有效增加中心城区的规模,也有利于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粗略统计,在现代区划调整中,聊城失去人口竟达万之多。年,国务院为解决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地区水利问题进行区划调整,将范县县城和县城附近的金村张扶村及所辖金堤以南地区划归河南省,将山东省聊城专区所属范县建制划归河南,归河南省安阳地区所辖(年,台前县从范县析出)。年1月,又以卫运河为界,将馆陶县卫运河以东地区分别划归冠县、临清,卫运河以西的村划入河北省仍为馆陶县。如果加上年5月,我抗日根据地政权将邱县从鲁西划归冀南区,聊城划出的县至少有馆陶、范县、台前、邱县四县。另外,范县、寿张县的黄河以南区域,也划归济宁、菏泽。划出区域按照目前人口计算,达万,加上现有人口,聊城人口就达多万,追上菏泽、济宁,与临沂的差距也大为缩小。凭借人口体量,规模优势和获得的政策倾斜,也会优于现在。 所以,不是聊城人不优秀、不努力,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实在很多。 沈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