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聊城市规划局在网上公示了经过专家论证的《聊城市新型城镇化规划(——)》草案,并征求公众意见。一起来看看,聊城年的城镇化会展发成什么样? 至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4%左右,市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0%以上。城市新增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平方米以内,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平方米以内,建制镇新增人均平方米以内。聊城将在市域内将形成“一主四副三大板块”城镇化总体格局,聊茌东都市区将成为聊城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城镇化总体格局为“一主四副三大板块”聊城中心城区、茌平、东阿形成大三角区域 未来聊城市将构建分工明确、有机联系、功能互补的新型空间与功能体系,在市域内形成“一主四副三大板块”城镇化总体格局。一主:即聊茌东都市区,是聊城中心城区以及茌平、东阿两县县城围合形成的大三角区域,也是聊城城镇化的核心。四副:即聊茌东都市区以外的县市城区,由莘县、阳谷形成的莘-阳协作区,与临清、高唐、冠县等城区共同形成市域4个次中心。三大板块:分别是中部城镇化核心突破区:核心集聚、区域协调。以聊茌东都市区为核心快速集聚发展,注重与济南中心城、外围周边城镇的联合和互动发展。西南部城镇化快速提升区:重心突出、快速提升。重点培育莘—阳组团,完善冠县城市功能。快速提升,改善目前相对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北部城镇集聚引导区:多元驱动、渐进集聚。形成临清、高唐多元发展,城镇化进程强调循序渐进、注重内涵品质。 聊茌东都市区将成为核心引擎至年该都市区总人口达到万根据规划草案,聊茌东都市区将规划成为全市城镇化发展的主体空间,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核心引擎。规划至年总人口万,城镇人口万,城镇化水平达到70%。构建“一带两轴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形成多组团、网络化的空间体系,推动都市区空间组织模式由点状集聚向网络化发展转变,实现区域一体化。一带即运河文化发展带。以江北水城古城为核心,向南北两端延伸,以延安古镇为支撑节点,形成文化遗产与城镇集聚交相融合的发展带。两轴分为主辅双轴。主轴为郑济城镇发展轴,辅轴为聊泰城镇发展轴。三组团即中心城区组团、茌平组团和东阿组团。以东昌府区、茌平县和东阿县城为核心,带动辐射特色化发展节点——乐平镇、顾官屯镇与博平镇。城镇将按人口规模划分五个层级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4%左右 (点击可放大) 根据规划,至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4%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左右。其中市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0%以上,聊茌东都市区常住人口城镇化70%左右,其他县市达40%以上。未来聊城市将大力提升中心城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县城功能,积极稳妥壮大市县城区规模,择优培育重点镇,适度撤并规模较小,发展条件较差乡镇,促进各级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根据城镇现状特点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实施多元化,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将城镇按人口划分为五个层级。-万,聊城市城区;20-50万:临清城区、阳谷县城、茌平县城、高唐县城、冠县县城、莘县县城;10-20万:东阿县城;5-10万:烟店、石佛、古云;3-5万:博平、郑家、冯官屯、顾官屯、沙镇、柳林、清平;其余小城镇为3万以下。旅游结构为“一核、两轴、三带、六板块”突出古城、水城、古运河的龙头作用 在文化遗址遗迹保护方面,规划草案显示,聊城市将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特殊性为重点,将市域分为运河文化区、上古龙山文化区、阿胶养生文化区、水浒文化区、农耕民俗文化区、红色文化区六个文化区。在旅游发展结构上,将突出古城、水城、古运河文化景观浓缩后的龙头作用,在市域形成“一核、两轴、三带、六板块”旅游发展结构。一核即聊城市区,是全市旅游的综合集散中心、“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品牌的核心支撑区、旅游发展的管理中心。两轴即京杭运河“运河古镇”发展轴、徒骇河“江北水城”发展轴。三带即马颊河生活旅游带、水浒文化旅游带、黄河风情旅游带。六板块即运河古都城市度假板块、运河商都文化体验板块、茌平古遗址旅游板块、黄河天音休闲养生板块、好汉故里水浒文化板块、农耕生态温泉度假板块。 来源:齐鲁晚报 该草案只是一个大框架,目前在公示阶段,面向全市征集建议,小伙伴们有啥看法,不妨评论下。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