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年本科 招生简章 从年至年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一直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梦想在这里起航——聊城大学历史学专业 综合实力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前身为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始建于年,是聊城大学设立较早的院系之一,迄今已有35年历史,年改建为历史文化学院,年5月更名为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学院设有历史学、旅游管理和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3个本科专业。拥有世界史、中国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其中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年获得山东省公费师范生培养资格,在武书连中国大学历史学专业排行榜中位列B等级,位居全省第二位。 旅游管理专业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和山东省旅游人才培养基地。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为教育部特设新型跨学科专业,仅北京大学、聊城大学两所高校获准设置招生。在-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被评为4星级专业。 学院硬件设施齐全。拥有专业而现代化的教学场地,年均教学经费投入万元。配有专业数据库、教学信息资源平台、智慧教室和微格教室,图书资料室藏书2万余册。旅游管理专业拥有酒店管理模拟教学实验室和3D导游模拟实训室,充分满足专业课程实训的教学需求。 科研成果突出。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含重点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53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近百余项,其中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全国百部(篇)优秀社科普及作品奖1项。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56人,博士生导师(含兼职)6人,高级职称占61%,具有博士学位占70%。外籍教师及拥有国外经历教师比例高,其中全职外教6人,长期兼职外教4人,有1年以上国外经历的教师7人。另外聘请荷兰莱顿大学、美国北乔治亚大学等国内外3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聘请高校历史学学科教育专家、省市级教研专家、中学一线教师为兼职教师。 师德与技能兼具,荣誉等身。教师中有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1人、“齐鲁文化英才”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专家1人,多人获得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校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和教学新星等荣誉称号,23名教师入选聊城大学优秀人才“光岳英才和光岳新秀支持计划”,4人在全校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先后获评聊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5年获得全校目标管理考核第一。 教学理念与成果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理念先进。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四年成长进行全方位指导。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广“翻转课堂”“双师同堂”,创新教学模式,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比例%。定期聘请国外学者开设全英文高阶研修课程、高级专业课程,极大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平,受到院内外学生欢迎。 重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在省内外重点中学建立高质量专业实习基地。在首都博物馆、聊城运河博物馆等设立实践基地。旅游管理专业与数家国外五星级连锁酒店签订实习协议,充分保障了学生实习条件。着重打造孟真学堂、孟真读书会、孟真讲坛、《孟真学刊》等“孟真”系列品牌。通过师范生技能大赛示范引领,快速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现有科研平台,以工作坊形式吸引本科生参与教师研究课题,深化科教融合。 学院教学成果丰硕。“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为山东省高校精品课程。教师主持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创下了连续6年获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的骄人成绩。 学科平台 “两洋一河”学科平台兼具世界视野与区域特色,融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于一体,服务于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实力与影响享誉国内外。 “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和山东省首批15家重点新型智库建设单位之一;“运河学研究院”、“运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分别为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和山东高校“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史”为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北冰洋研究中心”是中国第一家以北冰洋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国际化学术机构。各种平台受到媒体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