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流芳博济桥 在阳谷县城的老东关,有座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修建的石桥,因取博济众生之意,故名博济桥。这博济桥又因有一幅“石牛出行图”而流芳百世,闻名天下。 这“石牛出行图”浮雕,描绘之地正是阳谷县城的西城门处。一辆牛拉轿车正要出城,车内正坐着刚刚卸任的阳谷县官。车后一差人牵着一头小牛,小牛头朝返城方向。小牛眼神充满忧伤,拉车的母牛回头张望离去的小牛,眼里流出不舍的泪水。尽管赶车人举起鞭子,母牛仍迟迟不肯离去。整块浮雕以精湛的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营造了一幅母子离别的凄楚场景,讲述了一个“石牛流芳”的感人故事。 明万历年间,朝廷给阳谷派来了一位名叫笪一顺的县丞。这笪一顺是江西德兴人士,在任数年,清廉俭朴,政有惠德,深受阳谷百姓的尊敬和拥戴。后因仕途艰难,清官难当,任期未满便请求告老还乡。尽管百姓再三挽留,怎奈朝廷批文已下,只得离任。当笪一顺乘坐着自己的牛拉轿车卸任还乡时,阳谷的百姓自发地沿街摆设了香案,夹道跪送。此情此景,笪一顺感动得泪洒衣襟,一路拱手致谢。车出西城门,突然发现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随车而来,他对差人说:“小牛虽系我的老牛所生,却是吃阳谷的草料长大,应是阳谷的财产,我怎么能据为私有呢?”笪一顺两袖清风,一车简素,感人至深,使阳谷人不能忘怀。 因感念笪一顺其人其德,时人将“牛车出行图”刻在博济桥旁南面西数第二块石板之上,博济桥也因此得名“石牛拉石车桥”。后人将此石刻称为“石牛流芳”,视为阳谷一处标志性的建筑,和倡导清正廉洁的一座丰碑,其中也寄托了人民对清官的赞誉和思念。由明代、经清代、民国,直至现在,其间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石牛流芳”的故事,代代流传民间。有诗赞道: 已驾牛车子母分,犊鸣悲切不堪闻。 石桥遗迹今犹在,笪老指谈如见君。 四百多年来的风雨沧桑,博济桥仍保存完好,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它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博济桥石牛流芳”的故事堪称廉洁自律、执政为民的经典范例。 故事收集:王欣妮 编辑:刘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