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往往一些生活中的细节不被人们重视,其实说白了,这些都是艺术。这种艺术是专属于生活本身,是普通人世界里的所谓美好。正是这样的艺术,才让我们的生活缤纷多彩,充满快乐和平实。本期访谈的嘉宾是一位雕塑家,让我们一起感受他对艺术的执着、对生活的敏感和热爱。 人物介绍生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艺术硕士学位,现任职于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山东省雕塑艺术家协会理事 近几年主要雕塑创作成果 获批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中国文联主办 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三等奖山东省委、省政府颁发 庆祝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展中央军委、文化部主办(北京·中国美术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雕塑邀请展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办(青岛·青岛雕塑馆) “汉文化与中国梦”--兴汉城市百组雕塑方案国际征集陕西省文化厅主办 不朽的军魂·庆祝建军90周年雕塑作品展中国雕塑院主办(青岛·青岛雕塑馆) 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中国雕塑学会主办(海宁国际雕塑公园收藏)获优秀奖 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80周年山东省优秀美术作品展山东省文化厅主办(济南·山东省美术馆) 莆田国际雕塑大展优秀方案展福建省文化厅主办 丝路新语·东西部雕塑家联展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办(青岛·中国雕塑馆) 首届山东省当代艺术展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济南·济南市美术馆) 新态·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太原·太原美术馆) 艺术红岛·澜湾国际公共艺术双年展(青岛·澜湾艺术公园) 山东省优秀美术作品大展山东省委宣传部、文联、文化厅主办(济南·山东省美术馆)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大同·中国雕塑博物馆) 学院本色展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首届山东省青年美术大展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淄博·齐鲁美术馆收藏)优秀奖 庆祝建国60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山东省文联、美术家协会主办(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二等奖 第43届国际陶艺学会大会·中国现代陶艺展国际陶艺学会主办(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张西同在接受聊城新闻网记者采访 对家乡有特殊的情感经朋友引荐,有幸为张西同老师做这期专访,张西同老师选择下午在他的工作室与我们见面,时间地点都很惬意,幽静、恬淡而自然的房间里精致的陈列着数十件他的原创作品,我们围着这些工艺精湛的艺术品转了好几圈,对这些作品的形态以及包涵着的故事深受迷恋。 张西同的工作室 待我们搬了两把椅子,选择适当光线的位置坐下来,便开始了我们的访谈。仔细端详,听他叙说往事,更是顿然间拉近了与他内心情感的距离。他语速稍慢,性格温和,只言片语便能分辨他温文尔雅的艺术气质。 张西同是一个地道的聊城人,农村长大的他,对家乡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打小父亲就要求他写书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写了十几年,家里的春联每年都是他写。这也成了他后期自身艺术能力强的垫脚石,是他从事雕塑行业研究与创作的法宝。雕塑本身讲究的就是造型能力,而十几年书法的练习,恰恰成就了他造型能力的高超。于年顺利考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之后,直接选择回到聊城老家,到聊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至今。 热爱民间本土的东西张西同还有一个爱好,就是读书。读书,让他获得了很多,包括他对雕塑的创作灵感,尤其对于本土的东西,他更是十分着迷,对艺术的东西更是情有独钟。他总是抽时间去阅读,这些年更是喜欢读一些关于民间的书籍,他从内心崇尚民间文化,从他的作品里便能看出,时代的烙印和民间的气息甚浓。 张西同对美的把握,因文化而脱胎换骨。他的件件作品都做工考究,造型生动而圆转流畅、内容丰富又格局强大。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海里的大美乡土,艺术家的雕塑情感,塑造出了别具一格的张西同。“家乡的土地和民间的故事给了我20余年的艺术养分,我深爱并珍惜着这一份艺术财富。”张西同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他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他深情的说:“我是个偏内向的人,没有那种张扬而激情的热度,我的创作都来自于平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说是平常积累的一种获得”。 做与时代与文化相关的雕塑张西同把工作室选择在东郊地带,也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优雅,宁静而舒适,更不缺少艺术气息,很多艺术爱好者在这里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多少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满房间的作品,各个都精湛绝伦,成袋子的泥巴和堆满的雕刻工具混合其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专而精美、雅而有致,令人心旷神怡。 谈及未来的创作,张西同心驰神往地说:“今后,应该还是会把更多的思考和创作精力集中在时代背景与文化内容的结合上”。从他的言词里就可以听出他的自信,从他的作品里已然看得出他对时代主题的把握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诠释,所以他的作品也顺理成章的数度获奖。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很明确,由于他自身的功底深厚,在书法的世界里让他寻找到了造型的美,进而使他爱上了眼前的雕塑艺术,结缘了他人生最幸福而执着的“伴侣”。 结束语时代在进步,文化在传承。张西同用自己独到的艺术作品来解码传递这个世界的曾经、现在和未来。不知道融合了书画、时代、乡土与文化等多种艺术形态和情怀的张西同,在未来还会给我们带来多少震撼和惊喜。但笔者始终坚信,只要是善良而美好的东西,就会有人去欣赏。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