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有那么一段时光

我们再也无法回去

但是当看着那时的旧物

却仍能感受那斑驳的过去

现在

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年代

那个记忆里的聊城。

1.篦子

  篦子与梳子同类,都是梳头所用的日常用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农村,人们的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都差,头发中生虱子、虮子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奇痒难耐,而且影响形象。

  梳掉那些可恶的东西,最理想的用具就是篦子。农活闲暇之时,大人便坐在凳子上,让孩子蹲在膝前,头歪在膝盖上,然后用篦子给孩子清理头发中的虱子和虮子,把它们梳落在凳子上,用大拇指甲一个个碾死,“啪啪啪”的响声很有成就感。

2.顶针

  现在的年轻人估计猜不着,可纳过鞋底、套过棉被、做过针线活的一代人便会脱口而出:那不是我们用过的顶针吗?以前家里姑娘出嫁前,就能看到长辈围在一起,都可以看到长辈用顶针子缝被子的场景。

3.盐坛子

  盐坛子,顾名思义,盛放食盐的坛子。现在人看来,一个盛盐的坛子有什么可说的呢,可在紧缺商品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食盐的作用非常重要,盐坛子在一个家庭中的位置举足轻重。

4.煤油灯

  煤油灯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这种煤油灯,是我们最常见的款式。

5.剃头推子

  剃头挑子,是上世纪几十年代以前农村专业理发师傅的工具挑子,一头是理发工具箱,剃头推子就是其中必备之物,小编还记得当年俺娘带俺去剃的小平头n(*≧▽≦*)n

6.石磨

  石磨是将粮食碾磨成面粉的传统生活工具。以前基本上农村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不过现在很少人在用了。

7.扁担

  扁担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挑水担柴抬重物时不可或缺的工具。挑水担柴使用的扁担长1.8米左右,两端固定着用铁链或绳子做成的系子,系子下端是铁钩子,挂水桶或柴捆。

8.鞋样子

  鞋样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妇女手工制作布鞋时使用的、规定鞋底尺寸大小和鞋面样式的参照物。纳鞋底时,母亲就会把鞋样子拿出来,放在麻袼褙上,按照鞋样子的尺寸剪下来一个个鞋底模样,把几层鞋底模样的麻袼褙叠放在一起,再用白色粗布包裹,用细麻绳一针一针纳起来,就做成了一只只的千层底。

9.老箱子

  老箱子基本上是母亲们的嫁妆。在以前的农村地区,母亲出嫁时娘家陪送的嫁妆中,老箱子、大方桌、椅子都是必备的,现在都用行李箱替代了。

10.老式注射器

  现在的注射器都是一次性的,可有效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老式注射器除了外壳上有一部分玻璃观察区域外,其余全是不锈钢材质的,看上去怕怕的。

11.“圆沙发”草墩子

  草墩,顾名思义,就是以草为原料做成的墩子。墩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广大农村家庭常用的坐具,墩子主要使用玉米棒子外皮、蒲草、稻草和麦秸等原料编织而成,但人们仍统称其为“草墩子”。哇咔咔,这不就是以前的“坐垫”吗?

12.瓷碗

  农村人说的“瓷碗子”,专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搪瓷碗。搪瓷俗称“洋瓷”,常常与学生时代或部队生活密切相关,主要因为它结实耐用、便于携带。现在都用不锈钢的,不容易生锈且耐用。

13.粪箕子

  粪箕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主要的家庭农用工具,因其主要用来捡拾猪粪、狗粪以及其他牲畜粪便,故名“粪箕子”。

14.老风箱

  老风箱,是传统农家的老家当,是大户人家生活的必需品。家庭生火做饭助燃的老风箱小一点,铁匠铺使用的风箱要大得多,农村人叫“风响”,也很形象,因为推拉手柄,它就会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

15.竹壳暖水瓶

  暖水瓶,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大家都不陌生,而竹壳暖水瓶现在却很少见了。

 虽然说,逝去的老物件并没有多么贵重,但它们身上凝聚着一些旧事,一些记忆,一些温暖,一些智慧,一些美丽……所有这些,足以让人们想起老日子里的风霜雪雨,想起那个年月中的喜怒哀乐。

整编自网络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曝光
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