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阁从清朝晚叶到抗日战争,历经百年沧桑。有人评他是“私家藏书深受兵燹”的代表。百年《海源阁》给今天的世界袒示了一个悲怆的文化奇迹。为写好这一史诗性剧本,花甲之年的刘桂成老师几次往返聊城济南采风,省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这部宣传中华民族文化,宣传聊城地理人文的史诗剧《海源阁》。 清代名人都入了这部戏 为宣传聊城的人文文化,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情况下,读书之风黯然,怎能唤起国人的觉醒,怎么把中华文明之风传播下去,市文广新局领导牵头转赴济南找著名剧作家刘桂成先生商確为聊城写一部大戏《海源阁》。海源阁从清朝晚叶到抗日战争,历经百年沧桑。 书籍让悠久的历史连成缆索,让人种产生凝聚;书籍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它和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总是紧密连在一起的。海源阁引无数智者精英为之折腰:我们的敬畏感油然而生。他们集书,抄书,编目,保书,卫书,以书为魂与书同焚书生仗剑的大义行为,令我们为之动容。百年《海源阁》给今天的世界袒示了一个悲怆的文化奇迹。这是一部高扬民族魂魄,彰显民族气节,以书为魂,以书为诗,以书为史的近代历史史诗剧。以书为媒把人、事、情、理、有机的编织在一起,一部壮怀激烈悲怆凄婉义薄云天忠昭日月书人的颂歌。是当代戏剧舞台以书为戏第一部作品。这是一部高扬民族魂魄,彰显民族气节,以书为魂,以书为诗,以书为史的近代历史史诗剧。一部壮怀激烈悲怆凄婉义薄云天忠昭日月书人的颂歌。故事的衔接采用画外音的办法。林则徐、刘鹗等,很多有名的清代历史人物都进入了《海源阁》这部戏。 二度梅获主章兰挑大梁 该剧目公演后,《海源阁》剧本研讨会一致对该剧的创作思路,剧本的人文内涵赞不绝口,齐称山东又出了台好戏。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戏剧理论家薛若琳说:“我非常喜欢这个戏,内容饱满、冲突尖锐、结构合理,传奇性和历史性相结合。这个戏有一个很大的历史性,个人命运与文化命运紧密结合,这就是我们东方文化的根。”著名戏剧理论家徐培成说:“这个戏的题材太好了。从文化基因上追诉,追到中华文化之根。” 《海源阁》以山东梆子的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唱腔慷慨激昂、高亢健壮,动作粗犷,架式夸张,舞台上洋溢着雄浑、豪放的阳刚之美,富有浓郁的“山东特色”,非常适合用来演绎这部饱含家国情怀的《海源阁》。于是,这部剧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获得者、文华大奖得主章兰担当该剧主演。国家一级导演陈贻道为导演,陈贻道让有名的清代人物都进入了《海源阁》这部戏,以书为媒把人、事、情、理有机地编织在一起,故事的衔接恰到好处。 本次巡演观众多为文化系统专业人士,对于本部戏的点评也非常专业和中肯。有观众表示,剧本从清朝晚叶到抗日战争,让百年风雨飘摇中的海源阁在舞台上展现得有声有色,感人至深。而也有人表示,该剧作曲在唱腔设计上多处融入聊城民歌《对花》,使该剧注入了诸多的本土元素。在舞美呈现上虚实结合,气势磅礴,是一部高扬民族魂魄,彰显民族气节的壮观剧目。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