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不但用眼、更要用脑。 让我们回顾一下新闻的概念——新闻的定义多达种以上,刨去那些过于学究的、晦涩的、冗长的,和我们常人关系密切的有两种,大意如下: 中国: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来自陆定一) 西方:核心和基础是猎奇、反常、趣味性和刺激性 显然中式新闻相对比较正经,然而在目前却不被大众喜欢,比如很有档次的CCTV1被很多人取笑、其实是因为他们看不懂。同时现在西式新闻当道,这导致了无数乱象,标题党之类的就更不在话下了。看看下面这个脑残缺德的新闻—— 这小编是跟南水北调有仇啊!难道不知道这个工程对中国北方意义重大? 虽然新闻的定义很多,但新闻的目的有共同点的:让公众接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所以说—— 新闻的本质是书写 书写的前提是选择 选择的依据是立场 立场的确定是媒体 媒体的主宰是利益 也就是新闻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任何新闻都是有态度、带利益的,背后谁出钱就替谁讲话,别相信媒体良心之类的鬼话。 所以从看新闻要理解书写、选择、立场、媒体、利益的逻辑性,要真正看懂新闻,就不能只看书写而不讲利益,正确的做法是从利益分析开始、反推回去到书写。 比如在聊城案中,其实兴风作浪者已经贼不打三年自招地露底了—— 也就是是被告律师找记者帮忙,双方的利益点是我给你好处(人情、金钱之类)、你给我鼓吹,所以呈现给大众的必然是一面之词甚至捏造的东西,当然无助于我们思考问题、甚至在干扰我们的思考。 如果能考虑到这层,你就不可能被这个新闻蒙骗。再结合对南方系一贯作派的了解,有点经验的人就知道这个新闻是怎么回事了。 具体的思维过程—— 媒体的主宰是利益:记者和被告方有利益关系 立场的确定是媒体:而且南方系一贯推墙造谣 选择的依据是立场:这个新闻不可能客观全面 书写的前提是选择:因为只会讲对被告有利的 新闻的本质是书写:偏颇的信息整理成为新闻 看到了吧?看清新闻其实很简单! 当然以上的模型也许稍稍复杂了一些、不利于记忆,那我就将其再提炼一下,总结为阅读新闻的三个要点—— 1、正确的立场 2、犀利的思考 3、大量的阅读 1、正确的立场 所谓立场,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 人的思想行为总是有立场的,不管是自觉的立场、还是不自觉的立场。这是因为我们对事物的评价总是基于一定人群的利害角度。因此,立场基于我们看问题、想事情、做事情时的利益目标人群——你在想和做的时候是为了哪些人的利益,你就是站在了哪些人的立场上。不同立场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评价是不同的—— 你希望自己六块腹肌、卖减肥药的希望你一坨肥肉 家长希望孩子放学就写作业、孩子渴望首先打游戏 奥凯电缆拿细线冒充粗线、地铁乘客对此出离愤怒 云南老乡希望修水电站、环保分子们偏要顽固反对 中国希望世界和平、美国则到处煽风点火制造矛盾 …… 显然,所谓树立自觉的正确的立场,就是要树立自身立场、自身家庭立场、自身行业立场、自身阶级立场、自身民族立场、自身国家立场等。 也许有人会对上述的“阶级”一词很敏感,那好吧,我换一个近似但眼下比较流行的词:阶层。 看了以上的解释,我想大家对立场的理解加深了——说一千道一万,就是看一件事情更多考虑自己一方的利益,胳膊肘向外拐是很傻很天真的行为。 还记得吗?柴静傻呵呵地问丁仲礼,为什么中国不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为什么拒绝西方提出的(不利于中国的)减排方案,丁院士愤怒地质问:中国人是不是人? 柴静的问题就是立场问题!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首先考虑我们的立场和自私自利是两码事,也不是以邻为壑,更不是美国式的霸道,而是大家都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更多考虑我们的利益。 这很正常!也很合理! 具体到聊城案,当你明白被告一方和讨债一方其实一路货色、一个阶层的时候,你大约就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了:黑吃黑! 被告一方拥有注册资金一亿的企业,手下员工好几百,借债几千万,其中被强制执行的大约万,多次上了失信黑名单,多次有假公章借钱以赖账,去年被抓……涉事双方跟我们这些网友是两个阶层的人,我们怎么可能跟他们是一个立场! 2、犀利的思考 思维模式很多、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也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