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 聊城的天空是蓝的,空气是清新的, 马路上是不堵的,邻里之间是相互认识的。 如今, 聊城的科技发展了,经济提升了, 每家每户都能买得起车了,但是消失的却更多。 历史的变迁,城市的规划。 聊城这座城市也发生了如穿越般的变化。 一些事物,当它消失后才顿感惆怅, 因为,他们是真的消失了。 昔日的百货大楼(现在的金鼎购物中心) 百货大楼,当年聊城市最繁华最高档“购物中心”,就相当于今天的五星。如今楼去人还在,因为这里就是现在的金鼎,金鼎的人气比那时要旺多了。 七十年代的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现聊城大学) 当年的山师聊城分院也很气派,现在的聊城大学更是气派了。 邻里感情不见了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 同学就是朋友,朋友就是邻居。 我们一起放学,一起上学, 一起迟到,一起早到。 因为我们住在同一个胡同,都是街坊。 我们会吵架,会生对方气,会发誓这辈子都不再理对方,然后用一包花生糖又收买了对方的笑容。邻里间的窜门聊天,是生活的一大乐趣,你家的老咸菜,我家的红烧肉,你尝一口,我夹一块。而今,对面住着谁,几个人,叫什么名字,却不知晓。友情已成岁月时!曾经的友情,就是陪你一起疯,一起闹,有事一起担,有难一起扛。一起出招帮着兄弟追“女神”,最后发来一打好人卡。肆无忌惮的开玩笑,百无禁忌的乱玩闹,就算打了一架,一杯酒就能冰释。而现在,人手一部手机,家里、外面、吃饭、聚会,说话的少,低头的多。迷失的生活被冲垮的舒适感90年代的路上,就算是闭着眼睛走路,也不会撞车。每天早早的醒来,吃早饭,然后悠悠的骑着自行车上班。如今,九点要上班,八点半才起床,来不及吃早饭,堵着车,挤着公交,这样的生活成了你的必经之路。当年的传统已不在!买月饼的场景,那时候买月饼、元宵是需要排队的,想要买高档东西,去百货大楼。由小到大,这的生活就是我们的传统。大鸡是最好抽的烟。曾经,虽然相机和胶卷珍贵,但每年还是都会拍一张全家福,然后印出来摆在相框之中,而今,手机都能高清拍摄,却没有一张和家人,再拍过一张全家福。现在的大鸡,再也没有以前的那个味儿了;比起新年,更多的人在意起不属于中国人的节日——圣诞节、情人节。如今的字典已没有“珍惜” 小时候玩具不够多,但就算是一颗弹珠,一张画片,一根跳绳,都好好的放在床头,不准别人动。而今,什么都可以随意的丢弃。小时候吃饭,可以不吃菜,但绝不能浪费一粒米。而现在,妈妈们总说:饭不要吃了,把菜吃光。童年时,马路上,没有大喇叭放着“最炫民族风”。没有密密麻麻的大娘跳着“小苹果”。路口的商店也没有“好消息好消息,本店即将倒闭!所有商品一律两元……”双向两车道的小马路上,两旁的店面就那么安静的站在那里。 在外婆的蒲扇风中,伴随着我们每天下午入睡的,除了门口大槐树上的蝉声,还有那些飘飘荡荡的吆喝声,这些,成了小伙伴们童年时候关于午睡最清晰的记忆,这些或悠长、或简短的叫卖声给昏沉的下午更添一丝慵懒 “磨剪子喽,炝菜刀~” 可以说是童年最经典的叫卖了,相信听过一次之后基本就没办法再把上面的内容念出来了吧?每次附近的邻居在外面磨刀,周围总是围着一群小伙伴在那里看着人家磨刀,让人不禁感慨,美好的童年啊,真是够!无!聊!的…… “收酒瓶子收破烂咯” 犹记得小时候,楼下一喊收酒瓶子,小编就很兴奋的去数家里的空酒瓶,因为卖酒瓶的钱都是小编的零花钱……现在收废品的基本都是坐商了,就是你要拿着一堆东西过去他才收,除非是好几十斤的大件给他打电话人家才愿意来你这取。不像当年,一辆三轮、一杆小秤、几口麻袋就形成了这个在过去登场率最高的职业。 “收头发,收辫子,收长头发辫子” 通常都是骑个自行车,车前别个扩音喇叭,循环播放着:“收头发,收辫子,收长头发辫子”。小编自小就特别羡慕那些头发黑亮且长的快的女同学,曾经有个小伙伴卖头发卖了块钱,可把小编羡慕坏了,因为自己头发长的慢,所以留长了一般都舍不得剪……这样的体会,恐怕男孩子少有吧! “收旧冰箱、旧电视、旧洗衣机、……” 这个貌似前段时间小编还听到过,真的是陪伴我从小到大的叫卖声啊,虽然家里从来没有卖过旧家电…… “卖冰棍哟” 小时候1角钱可以买一根冰棒,5角钱买一根雪糕。装在一个大大的泡沫箱子,架在自行车后面,用棉被裹着。虽然只是简单的糖水味儿,但那时候能吃上一根就是最大的满足。 “爆米花哟” 风箱呼呼地响着,黑乎乎的炉子在火里转,小伙伴们都会在边上等着“爆炸”。待炉子充分受热后,爆米花的老爷爷就会大喊一声“马上爆咯!”,边上围的小伙伴们就立马缩到角落捂着耳朵。“pong”一声,满满的美味就炸了出来,啧啧,真香…… “卖煤球咯” 过去没有天然气,很多家庭是烧煤的,所以经常能听到屋外面有人蹬着三轮儿叫卖,“卖煤球啦!蜂窝煤要不要”有的会一家一家的问过去!煤用完没?要不要拉点煤?这个得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吧。有记忆的是哪一代人呢? “卖糖葫芦来” 小时候,只要卖糖葫芦的一喊,小编立马从存钱罐拿钱往楼下跑,那速度,比中考百米跑可快多了……那时候的糖葫芦,拍出来的糖花特别大,吃起来特别的满足! 如今的聊城,繁花似锦,高楼林立,刀锈了再买一把,要吃东西,饭店餐馆,方便了,却又无趣了那些熟悉的吆喝声,那些熟悉的童年味道,深深地存在着我们的记忆中。那个时候我们不担心小贩们卖的东西有任何添加剂,不会遇到收了钱不好好干活的流动小工。所有人的心都是淳朴善良。有些记忆再也回不来,有些味道再也吃不到。时光穿梭得很快,岁月总让人怀念。聊城经济腾飞,我们都知是好事,但衷心希望,记得将最珍贵的本质留下来。那些善良,永远都在…… 如本条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来源:聊城大众网(ID:liaochengdazhongwang) 责任编辑:杨霄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两毛!转发涨三毛! 点了赞别忘记转发哦!谢谢支持! 在这里阅聊城 读人生聊城大众网 身边 生活 温度 新闻热线/爆料:- 广告合作:-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