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index_pre.html “尽最大努力帮助贫困户”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琦通讯员柳美琳 “今年3月份到6月份,我在金水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挣了多元钱,别提多高兴了。”9月3日,李海务街道谭庄村的贫困户谭学峰笑呵呵地说。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源。谭庄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找准定位,成立金水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余名村民就业,村集体收入每年达到20万元。有7名贫困群众在合作社打工,他们的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 近年来,李海务街道投资万元建设冬暖式温室大棚8座、智能温室大棚8座,在4个重点村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这几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带动了李海务街道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建设产业扶贫项目的同时,李海务街道紧抓项目管控运营,累计实现收益余万元。项目收益全部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和贫困户分红,让贫困户切身感受到了产业扶贫的成效。 “疫情发生以后,我以为要失业了,没想到村里设置了消毒员公益岗,我就主动‘请战’了。”贫困户韩玉祥说。 李海务街道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大工作力度,摸清贫困户的困难和需求,在就业、教育、医疗、残疾人服务等方面将政策落实到位。 “疫情期间,我们聘请专业老师为贫困户开展电工、电气焊工、面点师等线上就业培训,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接受培训,培训学时达50个。”李海务街道人社所所长闫怀德介绍,“通过促进就业、项目分红、财政兜底等政策,贫困群众人均年收入超过元。” 李海务街道和辖区内的天翊服装厂、启迪桑德环卫公司沟通,为贫困户提供灵活就业的机会;制定扶贫手册,分发给每位帮扶干部,帮扶干部入户时,贫困户扫描手册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