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到伊顿” 忙碌的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忙着解决问题:解决父母的问题,解决孩子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没有时间关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多尊重孩子,遇事多跟孩子商量。 当她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时,自信和自律就慢慢产生了。 记得有一次,女儿周六下午上完课,说要和同学顺便玩一会儿,本来积攒了一肚子的话,就等着吃晚饭时跟她聊呢……想到这里心情有点郁闷,就说那早点回来啊。 女儿快乐的说,放心,不会超过晚上10点的。 到了晚上8点多的时候,用手机打开了和她的对话框,张嘴就想问她,什么时候回来?转念一想,这样问她肯定会不爽,还可能会怼我一句:不是说了10点前回来吗。 好吧,老母亲还是转变策略,向娃示弱吧,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娃什么时候回家由她自己决定。 我发消息给她:宝贝,妈妈突然很想跟你说说话呢。 女儿很快发了两个问号过来。我说,没事,就是一周没好好跟你说话了,想你了呗。 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在不到9点的时候,女儿回家了。她一进门就开心的大叫,妈咪,我回来啦,你要跟我说什么呢? 这意外的惊喜,让老母亲感动又汗颜。原来,即使是青春期的孩子,也永远都在渴求父母的爱与温情。 母亲真的要转换身份了,从严厉的经理转变成温暖的顾问。 在孩子独自向前时,默默的站在她身后,在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这才是一个青春期孩子父母应该做的啊。 晚上看到朋友圈有母亲在对2、3岁的娃表白: 很有诗意的一段话,我突然就被感动到了,妈妈的爱原来都是这么纯粹,这么舍身忘我的啊! 可是为什么,当孩子慢慢长大,我们的爱会附加太多的条件呢? 继续就像小时候一样,全心全意爱着他,不行吗? 而大了的孩子就像龙应台说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能相处的时候,就好好相处吧。当孩子消失在拐弯处的时候,也会少些遗憾。 我突然意识到,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头脑里装着太多规矩;而那个孩子,他心里却怀着更多情感。那一刻,给自己的姐姐送水壶,是他最重要的使命——在情感面前,规矩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成年人的遗憾之一就在于,我们都越来越习惯于使用头脑和理性,而把心灵和情感禁锢了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3到6岁的孩子,处于语言能力发展阶段,许多时候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当父母不能理解他们的感受,而做出不符合他们心理预期的行为,就会对他们造成困扰。 如果小时候的情绪累积,没有被看到,没有得到合理的发泄,会卡在那里,一直积压下来。而情绪累积的时间长了,没机会得到发泄的话,就会内化,就形成所谓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也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陪伴孩子的时候,请多用些情感,少用些头脑。 摆正父母的位置 父母在和孩子谈心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是父母,懂得东西多,阅历丰富,自然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这是一个很错误的想法。 在和孩子谈心的时候,双方是平等,只要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个位置了,才能真心换真心。 学会和孩子换位思考 有时候,孩子犯错误了?或者出什么状况了?作为家长,都会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谈谈。 在谈心之前,做父母的不妨先冷静下来,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或立场。 耐心倾听 长篇独白往往导致孩子充耳不闻。这种说教经常用“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作开场白,继之以“将来你也会有孩子,到那时你就会明白的”之类的词句。孩子有话让他说完,别随意打断话头。 当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或者做的一些事的时候,想知道孩子的最初的想法,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引导孩子和我们做有用的沟通呢?首先就是,我们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要放下手中所有的活,眼睛看着孩子,精力一定要集中贯注的听他所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孩子才感觉到自己是受重视的,才有想进一步去说自己想法的念头。如果孩子开始和我们沟通的时候,是很信任我们的,把我们当成了他的特别好的朋友和小伙伴,虽然我们做的也很好,认真的倾听了他们的想法,但是后来却也是不和我们沟通了,有的话也不愿意和我们说了,那我们就要注意下自己的倾听方式,也许是我们听的时候没有专心,也许是孩子自己原因,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秘密的时候了,我们可以简单询问下,如果孩子此时不想告诉我们他的想法,我们也不能一直强势的要求孩子说给我们听。知道这些原因,然后做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我们和孩子之间就能每次都有更好的沟通了。 曾经有个实验是把一个猴子关起来,给它做了一个假的有温暖怀抱的妈妈,但是不能喂奶,另一边给它做了个只喂奶不能抱它的假妈妈。多次实验都证明,如果小猴子受到惊吓或者害怕的时候,它都是选择可以抱它的妈妈,即使它是处在饥饿状态。而且大部分情况下,小猴子都是依偎在有温暖怀抱的妈妈怀中。 我们人也是一样,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喜欢跟妈妈有接触的,抱着孩子,拉着孩子的手,搂着孩子的肩等等,这样他们会更直接的就感觉到妈妈对他的爱。我们在给予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在给予意见和建议的时候,爸爸妈妈自己当时的情绪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我们自己和孩子都平静的时候,才有可能专心的听双方说话,用脑用心的了解理解对方想表达的意思。 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