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谋划长远,为中国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图景。

  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今日中国的新坐标:“‘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今年,“十三五”将迎来收官。这是奋进的五年,这是辉煌的五年。五年来,聊城全市上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

  五年来,面对多重挑战和难得机遇,聊城全市上下迎难而上,担当作为,用脚踏实地、苦干巧干办成了一批增动能、利长远的大事难事,新的增长动能已然集聚,厚积薄发的坚实基础全面筑牢。回望过去五年,我们在严峻挑战中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在战略机遇中始终拼搏奋斗,阔步向前,城市综合实力更强,发展势头更足,人民群众更感幸福。

  五年过往,历史长河终将留下奋斗者的足迹和功勋;五年待启,聊城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创美好明天、书写壮丽新篇!

关键词创新

  年7月,中通客车“高性能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开发及车载应用”“智能混合动力汽车跟车能耗优化控制研究”“自动驾驶汽车高精定位导航技术路线分析”3项技术创新均获得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一等奖。

  这些年来,聊城坚持把科技创新工程作为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厚植新优势的重要载体,科技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愈加凸显。回眸“十三五”,这是创新驱动不断向纵深延展的5年,也是科技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的5年!

  年10月16日,求贤若渴的水城再次吸引四海目光。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这一天,4位院士、多位高层次专家,从天南海北专程赶来,与聊城共享时代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人才是培育新动能、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以及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从年开始,我市就开启了高端人才对接活动。这五年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各领域“大咖”不间断来聊论道、合作、发展,人才汇聚盛景成为备受瞩目的“聊城现象”。

  一次“云面谈”50名博士,实施“水城优才”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首次面向全国选聘14名市属国企高管和45名市县开发区管理人员……通过招才引智,广泛集聚国内外高层次、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体现了聊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烈愿望,也展示了聊城开放的胸怀和意识。

  五年来,科技创新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购“足不出户”,网课跨越“教育鸿沟”,智能设备在疫情防控中大放异彩……一个个利民惠民的创新案例,编织成全面小康的蓝图,稳稳托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年来,聊城市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打造一流创新环境、集聚一流创新资源、吸引一流创新人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鼎新推动革故,促进了“放管服”等改革,成为提升创新效率和能力的重要抓手,培育了接续有力的新动能!

关键词协调

  年9月6日,茌平举行撤县设区揭牌仪式,茌平县正式更名为茌平区。由“县”变“区”,一字之差背后,是城市能级的提升,是空间格局的拓展,是发展能量的爆发。

  近年来,聊城相继被国家和省纳入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又成功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成为国家和省区域战略的叠加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茌平撤县设区,进一步缩短聊城主城区与省会的距离,有利于发挥茌平的区位、交通、产业、资源等优势,增强聊城对接合作的吸引力,更好地融入国家和省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协调发展、融合发展。

  “到菏泽开办企业,在聊城就能直接领取营业执照,不用两地跑,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业务的张先生了解情况后非常高兴,打算在外地开办企业的他,信心更足了。年6月,省政府出台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跨区域商事登记服务新模式。我市积极推进“企业开办跨市通办”改革。7月31日,我市与济南、淄博、泰安、德州、滨州、东营6市对接,签订省会经济圈企业开办全域通办协议。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五年来,以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聊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区集中供热“汽改水”工程,投放公共自行车,推进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教育“名校办分校”、医疗“名院带分院”、小城镇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路域环境提升、农村改厕等取得显著成效……这些看似关联性不大的事情,却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协调。

  乡村的面貌更美了,道路更加通畅了。以往,一些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的场景已不鲜见,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城市“后花园”和创业热土……围绕补齐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个短板,聊城全面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资源和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奏响了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崭新乐章!

关键词绿色

  深秋的清晨,几声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徒骇河的宁静。河畔步道上,晨练的人们一边舒展筋骨,一边徐步慢行。放眼远望,河似玉带,绿水如蓝,勾勒成一幅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画卷。

  绿色嬗变,在这片大地上发生着。聊城人的生活环境,也在这种嬗变中“迭代升级”。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十三五”时期,我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方面加大环境保护整治力度,下大力气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另一方面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对高新区许营镇崔庄村的崔玉奇老人来说,环境的巨变,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边。离崔庄村不远的四新河,原是高新区的一条排灌河道,过去由于年久失修,河道防洪泄洪及灌溉功能严重退化,岸边垃圾随意堆积。高新区以实施河长制为抓手,实施四新河景观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河道及周边环境质量,把脏乱差的“龙须沟”变成了水清河晏的景观带。

  四新河的变化,是五年来聊城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为“擦亮”蓝天,我市认真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控制燃煤污染,稳妥推进散煤治理,全面落实扬尘治理措施,深入推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以及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开展机动车尾气专项治理,加快颗粒物源解析能力建设,打好污染治理“组合拳”。

  为保卫“碧水”,我市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监测网络建设,编制实施徒骇河、马颊河、卫运河综合整治方案,对各县市区33个河流断面水质进行考核,开展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清理整治。

  为实现“常青”,我市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仅年一年就完成新造林任务7.43万亩,新增3个省级森林乡镇、30个省级森林村居、6个市级森林乡镇、33个市级森林村居,同时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空气好了,河水清了,环境美了,成为越来越多聊城人的切身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关键词开放

  对东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庆辉来说,过去不久的9月份特别忙碌。

  9月初,张庆辉得知上海秀庐集团有投资意向后,12日下午便带领招商团队一行4人奔赴上海。

  随后,拜访客商、推介项目、邀请客商回访,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在张庆辉等人的诚意感召下,17日下午,秀庐集团创始人兼CEO袁锦程到东阿经济开发区回访。次日凌晨1点,双方合作协议敲定。合作协议确定9个小时之后,双方签署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在聊城,“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生命线”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上至市级领导下到基层干部,并转化为生动的实践。

  让聊城融入世界,让世界认识聊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几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从双招双引到外经外贸,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开放空间不断拓展。

  如果把经济工作比作一场战役,招商引资就是最为重要的“第一战场”。市委向全市各级提出了“三个不动摇”的要求,即坚持双招双引经济工作生命线的地位不动摇、坚持县市区党政正职拿出抓经济工作80%的精力抓双招双引不动摇、坚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帮包不动摇。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带头走上招商引资第一线,组织开展一系列招商活动,特别是通过江北水城双招双引大会,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

  在外经贸方面,我市着力抓好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工作。进入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出台了应对疫情做好外经贸工作的17条措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57家重点外贸企业。对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工作,我市实行日调度、周汇总、月分析,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站在新的起点上,聊城正以更坚定的步伐,深度参与国际、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推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全面开放。

关键词共享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10月16日一早,阳谷县金斗营镇莲花池村村民林秀芹像往常一样,骑电动车来到附近的即发华欣针织有限公司上班。“不出远门就有事做、有收入,还方便照顾老人,心里踏实多了。”林秀芹对目前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4年前,林秀芹的生活却是另一番模样:既要照顾年迈的婆婆,还要供养上学的孩子,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转机出现在年,在上级支持下,一家扶贫工厂在离莲花池村不远的地方落地了。林秀芹被工厂聘用,在车间从事缝纫工作,每月能挣多元,家里的条件开始一点点好起来。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人都不能掉队。“十三五”期间,我市聚焦全面脱贫总体目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年时间投入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33亿元,累计实现减贫25.85万人,全市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民之所望就是政之所向。近几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的理念,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解决群众所急所难。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全面提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水平。推进“健康聊城”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争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构建更均等、更公平、更高层次的保障网。

  回望“十三五”,在全市上下的团结奋斗下,聊城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面向“十四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聊城将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宏磊曹天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