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时讯 ◎建设 时空信息云平台已初步建成
据透露,年12月聊城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为“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城市。项目批复后,年2月,成立了以市领导任组长的智慧聊城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领导小组,确立了三年建设战略规划。年为空间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建库年;年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年;年云平台深化应用提升年。
年7月云平台设计书通过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院士专家组评审,9月在市政府召开了云平台建设新闻发布会。年12月完成了云平台项目建设招标任务,选出了技术支撑队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五大发展理念”,年7月,市国土资源局率先与市直发改、公安、武警、规划、住建、旅游等政府相关部门签订了时空信息云平台大数据开放共享协议书,做到了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开放共享。
年以来,在国家、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帮助下,智慧聊城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按照“边建边用边提升”的原则,形成了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基准及时空信息大数据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市范围的地名地址库,开发了系列时空信息挖掘和分析引擎,时空信息云平台已初步建成。10月30日,通过了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专家组阶段性检查验收。
目前,平台集成了覆盖聊城市主城区平方公里政务网矢量编制地图数据、0.05米分辨率正摄影像数据、平方公里地名地址数据、10平方公里的倾斜摄影数据、80平方公里三维精细建模数据、公里的街景数据、7个县(市)主城区平方公里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历年航空影像数据,以及多种新型测绘产品数据和专题数据,如全景数据、视频数据、实时环境数据等,数据范围覆盖聊城市全市域。
◎应用 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边建边用
“平台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服务民众更加便捷。”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实现了时空地图、资源中心、云服务接口、时空引擎、示范应用和运维管理等模式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了一系列时空分析模型和引擎,如一源图引擎、地名地址匹配引擎、业务流程引擎等,并基于“软件即服务”的理念,建立了领域知识库,大大简化了复杂业务需求者对平台的使用。
时空信息云平台连通了政务内网、互联网、国土资源三级业务网及公安专网,将时空大数据以云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供平台使用者调用,并为政府各部门预留了自主开发接口,实现了与政府各委办局、各县(市、区)数据的互联互通,具备了与多领域、跨部门、跨平台调用时空信息的服务能力,促进了全市大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
平台采取在线调用的方式,先后为市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武警支队、精准扶贫、水利、气象、水务、邮政等多部门提供时空大数据服务。智慧应用方面,市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将时空信息云平台数据资源通过手机定位和车载GPS定位实时位置数据有机结合,实现了对救治对象精位定位、快速救治,国土部门提供的在线数据被誉为人民群众的绿色生命图。市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调度科长张春慧表示,自在线调用智慧聊城时空信息云平台数据以来,通过手机和GPS车载定位,实现了准确救助,为救助患者争取了时间。
武警支队通过调用云平台数据用于部队作战指挥,使部队作战“处突”路径清晰、快速机动,有力地提高了部队遂行作战能力。7月,在聊城召开了全省武警部队执勤战备工作会议,推广聊城经验。
采取离线的方式,如在市重大项目规划编制方面为聊城机场选址、新外环路的可研报告的编制、京杭运河聊城段规划设计、海绵城市试点的争取、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的编制、全市精准扶贫交通规划的编制、运河五期开发、湖南路西延等一大批项目提供了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服务。市旅游局规划科副科长魏巍表示,若运河规划对全段进行测绘,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和大量费用,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聊城京杭运河全段地形图,为运河规划节约了大量编制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市公路局勘测设计院院长姜立亭表示,聊城新外环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编制,里程多公里,设计规划面积多平方公里,若从地形图测绘开始需要5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市国土资源局的时空信息云平台地形图大大节省测绘时间,报告编制仅用2个多月就完成了,节约一半多时间,减少了很大编制成本。通过云平台建设既避免了政府各部门重复投入,更重要的是为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落户聊城提速增效。另外,我市也成为年山东省唯一接入国家天地图的市级接点,实现了与国家空间大数据的有机融合。
◎打算 服务于“聊茌东”规划战略
10月30日,国家和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聊城组织召开了平台阶段性建设成果验收会。验收专家组认为,智慧聊城时空信息云平台阶段性建设空间大数据资源丰富,完成了与国家天地图和省级平台的聚合,尤其是在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应用方面可借鉴、可推广,完成了设计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丰富平台大数据。按照聊城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家、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专家验收提出的意见,为市委、市政府确立的“聊茌东”总体发展规划战略做好服务。进一步丰富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内容,建好全市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实现人口库、法人库、宏观经济库、空间地理信息库四库融合;挖掘物联网实时信息的接入模式,提升大数据中心的实时性和鲜活性,为及时响应和智慧决策奠定数据基础。
搭建政务云环境。云环境的搭建遵循“节约建设、充分复用,上下协同”的原则,既综合考虑省级云环境和市级云环境已有的基础,又满足区县即对云环境的使用需求。依托聊城市云计算中心,完善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承载时空大数据实时处理、高效存储、挖掘分析、智能检索和可视化展示等交换运行的云环境。
打造智慧新亮点。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提升国土部门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深化空间信息在城市信息化发展过程的核心作用。挖掘分析时空信息大数据,准确把握大数据时代的脉搏,逐步实现从建设信息系统到大数据处理应用的阶段性转变。平台采用边应用边建设的原则,与市各应用部门对接服务的同时,吸收引进部门应用建设的先进智慧点,从而开拓更多的平台应用功能,从时间、空间、属性维度上进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