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北京市的疫情防控更改公告终于到来,可是确实太晚,单位的假期安排早已发布。按公告而言本可以全国自由行,可是按单位的安排,我只能在京津冀内玩耍一圈。朋友们的情况基本一样,甚至单位仍通知不许出京,导致大家时间充足却无法一起玩耍。新冠肺炎的对生活的影响之大,不经意间竟有蝴蝶风暴的效果。于是我就踏上了一条单人单车公里的自驾之路。 基本概念: 太行八陉:东西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包括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古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 内三关:明代时以现今河北省境内沿内长城一路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三关为“内三关”。 第一站,内三关之紫荆关自北京大兴出发,横跨永定河和拒马河之后,自易县向西进入蒲阴陉,来到紫荆关。 紫荆关,内三关之一,太行八陉之蒲阴陉,天下九塞之第四塞,京西百渡之六十六渡。一串如龙母般的名号报出,便可凸显出紫荆关的险要之处。 上图红框中的紫荆关遗存航拍全览全览(自北向南拍,上南下北),北临拒马河(近处),南侧(远处)的瓮城轮廓完整,只是没有保存完好的敌台。紫荆关北门面东,门额题字共两层,上层题"河山带砺",上款为"万历丁亥夏",下款为"聊城傅光宅书",下层题"紫荆关"。南门石匾,紫塞金城。古代文人描述这里是"万里蜿蜒壁,千峰拥塞门。风雄秦上谷,气压赵楼烦"。拒马河畔的关墙 年的文保碑,很有趣,保护文物的设施也快成了文物。拒马河发源自涞源,在太行山内曲折向东,在房山张坊镇出山进入平原。自平原地区向上溯源,每一次过河便称之为一渡,最有名的当属十渡景区,而紫荆关便是拒马河第六十六渡。第二站,拒马河源的探索。过了紫荆关继续沿拒马河/蒲阴陉/现S10张石高速向西,穿过内长城,来到涞源。 拒马河原名涞水河,发源于太行山深处河北省涞源县境内,有二源的说法,一源在涞源县城泰山庙前古塔下,一源在县城南约两公里的七山下,到县城东南汇合,一路蜿蜒,淌进华北明珠白洋淀,最终流入渤海的怀抱。拒马河是河北唯一不断流之河。 PS,最近永定河在进行生态补水,补水完成之后最起码年也可以成为一条贯穿河北北京天津的不断流之河。 泰山宫。 源头一侧的"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年),是世界上唯一的斜刹塔,由唐代铸钱作坊捐资建造。泰山宫下有三潭清水,中间潭中有亭,有玉带桥相连。亭是纪念抗战胜利纪念碑。另外,耳熟能详的放牛英雄王二小也是涞源人,不经意又邂逅了一段悲壮故事。原来很多战争年代很多故事离北京如此之近,董存瑞故乡在怀来,王二小在涞源,狼牙山五壮士在易县。历史悠长,每一寸土地都曾发生过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后慢慢完善这幅图吧 但是高德地图上的拒马河,在县城向西仍有河道,于是我便驱车继续向西沿着河道探索。结果高德地图上的河道只是季节性防洪河道,全部无水。我沿着地图一路向上来到河道尽头,海拔米的驿马岭,河北涞源和山西灵丘的交界。在这里和养鸡场老板聊了一聊,原来我也不是唯一对拒马河源感兴趣的人,之前也有测绘勘探的人对照地图探访拒马河源,最后都是无功而返。在驿马岭向下打井米深(垂直高度已经快打到涞源县城了)都没有水,又何来拒马源头呢,哈哈。涞源灵丘县界,也就是河北山西省界。 在省界边缘有两块纪念碑,纪念同一场战斗,河北境内为平型关战役涞源驿马岭阻击战纪念碑,而山西境内为为腰站战斗纪念碑(注:腰站为灵丘县界牌西侧山下1公里的一个小村子)。称谓的差异,也很有趣。看纪念碑下,应是常有人来祭拜英烈。在河北的纪念碑下远眺山西风光,北岳恒山也在拍摄此图的视角方向中,距驿马岭直线距离仅70公里。山西境内山顶的三角形石头坡猜测应是冰川遗迹。 第三站,意外探访之朝阳古洞在驿马岭下山去往倒马关上路上,看到路边有个景区牌子朝阳古洞,单人出行的好处就是想去哪去哪,于是方向盘一打便前往探访。上山路上在修梯田,不只是用来做什么。老解放全都把机盖卸掉,尘土遮天皮带裸露,颇有末日废土风格。 朝阳古洞进山处远景 穿过一个小山洞 朝阳古洞全景 是崖壁有一处内凹,便在此修起寺庙。佛道合一,颇有山西恒山悬空寺之意。建筑虽不如恒山悬空寺精妙,也不如恒山悬空寺佛道儒三教合一文化之深厚,但是朝阳古洞层檐叠架之意却有着六七分相似,视野开阔之处反而更胜一筹了。后山后的怪石 远远一颗迎客松 第四站,内三关之倒马关自驿马岭折返回涞源,向南自插箭岭再穿回内长城之内,探访倒马关。倒马关同属内三关之一,可惜遗存所剩无几,确实遗憾,京郊的一些小城堡的完整度都比堂堂内三关之倒马关要高很多。河谷部分关城全貌 南侧山区关城全貌 关城东北角关门遗留 关墙被路打断,截面一览。 关墙内民房 山区关墙东侧发现一个保存完整的水门 双层水门,顶部的排水口也保存完整。很搞笑的是,水门顶部的镇水兽难道是孙猴子大师兄?呆萌的镇水兽脸 前四站小结基本概念: 太行八陉:东西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包括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古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 内三关:明代时以现今河北省境内沿内长城一路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三关为“内三关”。 倒马关游览完之后,自涞源顺飞狐陉\S10张石高速一路向北穿出太行山脉来到蔚县。至此从地理第三阶梯华北平原北京出发,在太行山\内长城一线探访了内三关和拒马河源头;沿着太行八陉之蒲阴陉接飞狐陉,自东向西跨过二三阶梯分界线太行山脉,至第二阶梯,来到内外长城包夹之地。自蔚县(第二阶梯)向南看太行山脉 欢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