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合肥哪家医院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38268292971796&wfr=spider&for=pc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 在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历史进程中,聊城市留下了众多遗址、遗迹、旧址,保存了大量著名党史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形成了一大批烈士陵园(墓)、纪念馆(堂、园、碑)和陈列室等纪念设施。 今天,推荐在聊城的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方便各单位按照就近就便、科学有序的原则,组织离退休干部赴各基地接受党性锻炼,追忆革命历史、感受信仰力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 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 该旧址分为冀鲁豫区党委机关中心旧址、冀鲁豫(平原)分局第一展厅、第二、三展厅,陈列着刘少奇、黄敬、杨得志、杨勇等革命前辈战斗、工作、生活有关物品、图片。 为了统一对敌斗争力量,战胜困难,中共中央决定将鲁西、冀鲁豫两根据地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边区。年7月1日,两区在红庙村正式合并。 年9月下旬,日军调集重兵,对冀鲁豫边去抗日根据地濮(县)范(县)观(城)中心区进行“铁壁合围”式大“扫荡”,妄图彻底摧毁这块平原抗日根据地。冀鲁豫军区教3旅政治委员曾思玉率部奋力突围。 当冀鲁豫边区进入最艰苦、最困难的关头,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新四军政委刘少奇从山东返延安途中,来到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的红庙村,对根据地作出重要指示——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并强调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刘少奇红庙之行是冀鲁豫边区工作的转折点。 黄敬于年10月调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并于11月、12月在红庙村召开了边区高干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以及刘少奇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调查情况作了题为《边区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高干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边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年7月,冀鲁豫军区发起朝南、卫南战役并取得胜利,恢复扩大了根据地中心区,标志着冀鲁豫敌后抗战由战略相持阶段开始向战略反攻阶段过渡。 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决定,在红庙村成立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统一领导冀鲁豫和冀南两区的革命斗争。红庙村成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红庙村为中心的濮(县)范(县)观(城县)被誉为“钢铁濮范观、华北小延安”。朱德、陈云、张霖之、黄敬、宋任穷、杨勇、杨得志、苏振华、段君毅等革命前辈曾在这里工作、战斗和生活。至抗日战争胜利前,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拥有个县、万人口,成为全国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冀鲁豫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年3月被聊城市委公布为全市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现场教学点,年8月被聊城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聊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9月被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聊城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年12月被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中共高唐历史展览馆 高唐县经济开发区道德广场西侧 建成于年,建筑面积为.38平方米。有两层高大的台基,均建有民族风格的汉白玉护栏,护栏柱上雕以云纹,护栏板浮雕梅兰竹菊图案。馆体巍然屹立于台基之上,威严庄重。展览馆整体为平顶,顶部中间为圆形穹窿顶,钢架结构,覆以玻璃幕。正门两侧墙壁上饰有表现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斗争内容的四幅大型铜制浮雕。 馆内展览面积近平方米,展出图片余幅,分为平原日出、革命新篇,顺利过渡、探索前进,改革开放、铸就辉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高唐儿女五个部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高唐党组织诞生、发展、壮大,并带领全县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馆内还陈列了珍贵革命历史文物余件。中共高唐历史展览馆是全省第一家县级党史展览馆和全国同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党史展览馆。 年9月,被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聊城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年12月,被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它还是“北京科技大学法学院党史教育基地”“高唐县创先争优活动党史宣传教育基地”“高唐县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宣誓、预备党员集体宣誓基地”“高唐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高唐县国防教育基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聊城市东昌湖西北隅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座落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聊城东昌湖风景区内,是全国目前独家全面宣传领导干部的揩模、民族团结的典范、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者、“三严三实”的好干部一孔繁森同志光辉事迹的人物类专题纪念馆。年7月4曰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年9月10日开馆。年4月在原址改扩建,次年2月投入使用,是全国首家按照三星级绿色节能建筑标准设计建设的低碳纪念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主体建筑8多平方米,广场道路0平方米,绿化率43.3%,包括基本陈列展厅、交流展厅、综艺展厅、影视报告厅、阳光大厅和纪念广场。基本陈列展厅以图片、实物、场景、多媒体等形式,集中展示孔繁森为民务实清廉的典型事迹,颂扬他作为感动中国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典型的壮丽人生,为全党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向孔繁森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生动教学现场;交流展厅、综艺展厅和影视报告厅设计先进,风格典雅,功能齐全,常年承办文化主题展示和公益活动。纪念广场是举办各种集体纪念活动的理想场所。馆内花木宜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是聊城新的文化地标和英模文化主题公园。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 阳谷县寿张镇沙河崖村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位于聊城市阳谷县城南11公里处的沙河崖村。纪念园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渡河广场,第二部分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馆(主要有展厅、4D电影放映厅、纪念品销售处、游客服务中心),第三部分则是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也就当年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居住过的地方,周围是鲁西民居。 建筑面积平方米,展线长度米,展览图片幅,实物件,文献资料30套,媒体影像8组,塑像12组,浮雕5幅。纪念园以时间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珍贵的革命文物、生动的事迹,全面详实的展示了阳谷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史,再现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斗争史实。年6月下旬,在全面内战爆发一年、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做出了“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当时,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余人,部署在位山至临濮集余华里的黄河北岸,强渡黄河战役筹备已久,渡河指挥部就设在阳谷县沙河崖村(原蒋家庄)。6月30日夜,刘邓大军一举突破号称能抵40万大军的黄河天险,进而激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开启了解放战争的新时代,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从此,人民解放战争步步走向胜利。年,值刘邓大军渡河胜利65周年之际,阳谷县对指挥部旧址进行扩展式修复。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全部完工并对外开放。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馆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聊城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聊城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原鲁西第一党支部旧址陈列馆) 莘县古云镇徐庄村 该馆始建于年,占地面积平方米,由主雕塑、赵健民与黎玉会面旧址、主展馆、广场、景观湖和假山组成,主展馆面积平方米,年11月4日投入使用。年9月,中共莘县县委对鲁西第一党支部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并把馆名更名为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 徐庄村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年秋末冬初成立党支部。年冬,中共河北省委代表、直南特委书记兼冀鲁豫边特委书记黎玉,受河北省委指派到徐庄村蹲点,领导了分粮吃大户斗争胜利的震动了鲁西乃至山东。 在山东省委自年连续三次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后,山东地方党组织与中共中央彻底失去联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赵健民等共产党人开始艰难曲折的寻找上级党组织。赵健民听说鲁西徐庄村有共产党活动的消息后,年暑假结束后,骑着自行车沿着黄河大堤,直驱里,来到徐庄村,见到了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的濮县县委书记王士希,随后又见到了直南特委巡视员、濮阳中心县委书记刘宴春。赵健民向两位县委书记谈了山东的情况后,要求直南特委转告北方局派人恢复山东地方党组织的关系。刘宴春同意转达,并给了他几份旧文件。 年冬,赵健民收到来信,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再次来到了徐庄。 年12月,一个寒冷的晚上,赵健民终于见到了黎玉。听了赵建民的叙述,黎玉对山东地方党组织的艰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赵健民把山东省委连续遭敌破坏的情况、山东地方党组织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后独立开展革命斗争的情况等写成了详细报告,请求黎玉转交北方局,并请求中央派人恢复山东党组织的关系。 年初,黎玉回到直鲁豫边特委的驻地——河北省磁县,把在徐庄见到赵健民的情况转告给了河北省委。年4月,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决定,派黎玉到山东恢复与重建山东地方党组织,并委任黎玉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年4月,黎玉带着北方局的委托,返回徐庄,在徐庄居住期间,对山东省委恢复和重建工作进行了运筹。几天后,黎玉沿着黄河大堤直赴济南,开始踏上重建中共山东省委的历程。年5月1日,在黎玉的主持下,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四里山(现在的英雄山)郑重宣布重新建立,黎玉任书记,赵健民任组织部长兼济南市委书记,林浩任宣传部长。 年3月被中共聊城市委公布为聊城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教学基地,年8月被聊城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聊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9月被中共聊城市委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聊城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年12月被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聊城市革命烈士陵园 聊城市东昌西路号东昌湖西岸 为纪念聊城地区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来的名革命烈士,年11月批准筹建,年7月,聊城革命烈士陵园主体竣工,年建成革命烈士陵园广场,年4月,建成革命烈士纪念碑。陵园占地面积53亩。陵园内现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中华水上古城中心的范筑先纪念馆,红旗雕塑,“刘邓大军渡黄河”、“阳谷坡里暴动”两组铸铜雕像,“祖国独立解放”、“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两面锻铜浮雕等建筑物组成。 聊城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了中共地方组织,一批革命青年踊跃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聊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前赴后继、英勇不屈,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仅在册可查的就有1.36万余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聊城市革命烈士陵园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先进单位、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聊城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聊城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昌府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昌府区国防教育基地。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 莘县大王寨乡东丈八村西北隅 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年,座北朝南,南北长米,东西宽米,占地.7亩,是聊城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主要由门楼、纪念塔、纪念室、烈士墓组成。 陵园坐北朝南,由门楼、纪念碑、纪念室组成,门楼为古典式建筑。纪念塔高18米,四面八角,楼阁式建筑,建筑面积平方米。下部是一座高3米,边长11米的正方形砖台。二层塔壁镶嵌着八面石碑,刻有当时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领导人亲书的碑文和为革命牺牲的位烈士的英名录,其中师级干部3名,团级干部10名,营级干部6名,连级干部9名,排级干部名,班长和战士名。顶尖处是一颗巨型红五星,用旧碑改刻的八面纪念碑均镶嵌在第一层,南面碑上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红漆大字,其他碑上分别刻着《鲁西北烈士陵园纪念碑》碑文、《鲁西北军民抗战八年简表》、《克复莘县城记》、《肖张史三烈士传略》,另三块碑刻是莘县、冠县、临清、武训、馆陶、永智六县和外籍位烈士英名录。纪念室中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亲笔书写的挽联和部分烈士的照片、事迹。园中北首是鲁西北全体党政军民年敬修的肖永智、张炳元、史钦琛等烈士陵23座,园内苍松翠柏,冬夏常青,白杨参天,果树成方,鲜花盛开。整个陵园庄严肃穆,生机勃勃,是聊城市广大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 冠县红旗南路路西 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鲁西北地区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其前身是冠县童文书馆,为清末民初建筑。 年至年,先后为中共鲁西特委、鲁西北地委、冀鲁豫七地委、冀南一地委驻地,宋任穷、段君毅、赵健民、徐运北、杨易辰、许梦侠等多位国家和地方领导人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过。 年至年,冠县县委、县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按民居原貌样式分两期对这里进行了修复和扩建,开辟为鲁西北地委旧址陈列馆。经过5年的精心策划和一期、二期修复扩建,整个鲁西北地委旧址,已经打造成为一项由17座古建筑、7个庭院、1个广场、1个办公区组成完整的文化旅游设施。 一期工程于年7月1日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开辟了中共冠县党史馆;二期工程于年12月31日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开辟了冠县文化遗产馆。两个主题馆统一整合布展,设七个展区,通过图片、图表、文字说明与实物陈列、场景复原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了冠县自4年前的新石器晚期至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光辉历史。其中党史展览,主要展示了冠县早期党的活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历史,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通过这个展览,可以回眸党的组织在冠县产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重温这部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革命史诗,感受当年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场景,摄取那激昂向上、催人奋进的感召力量。 自开馆以来,全年免费开放。全国有近30万名各界人士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都有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老一辈革命家亲友、各级媒体以及广大青少年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已成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党员教育活动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聊城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德育基地、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莘县革命历史陈列馆暨苏村阻击战纪念馆 莘县张寨镇苏村 莘县是冀鲁豫三省交界的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星火燎原,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冀南、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区,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战略反攻的大后方。 年1月8日,八路军师教三旅兼鲁西军区“围点打援”,在潘溪渡战斗中消灭日军一个中队,缴获了一门九二式步兵炮。恼羞成怒的日军出动0余兵力对鲁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1月18日,特三营余名指战员为掩护鲁西党政军群机关及群众安全转移,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阻击战,顽强抗击多名日军飞机、坦克、大炮的立体式攻击达10多个小时,击毙日军余名。傍晚时分,日军惨无人道地释放毒气,仍在坚持战斗的指战员不幸被俘。日军企图从他们身上得到杨勇和大炮的下落,但得到的只是一双双愤怒的目光,无计可施的日军残酷地将被俘的指战员用刺刀杀害于村南小河沟。此战,特三营牺牲人,只有8名指战员在群众的救护下得以幸存。 苏村烈士陵园始建于年10月1日,主要包括莘县革命公墓、人民英雄纪念碑、莘县革命烈士纪念亭、莘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四部分。苏村阻击战革命烈士墓区是苏村阻击战中牺牲的位指战员的三处合葬墓,位于莘县革命公墓的中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刻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高19.44米,寓意着莘县一九四四年解放,底座雕刻有以苏村阻击战为主题的浮雕。在纪念广场的两侧,分别建有一座莘县革命烈士纪念亭,亭中的纪念碑上铭刻着自土地革命时期以来,为国捐躯的位莘县籍革命烈士的名字。莘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分为上下两个展室,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莘县革命遗址等方面介绍着莘县的革命历史。冀南区党委旧址 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 年,以陈再道为司令员、宋任穷为政委的东进纵队,开创以河北南宫为中心的冀南区抗日根据地。年,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指示,宋任穷率领冀南区党政军后方机关陆续转移至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年至年,冀南区党委在杨庄村领导人民坚持抗战,医院、兵工厂、冀南银行、抗战被服厂、抗战地道等,杨庄村成为冀南区抗日根据地“红色首府”所在地。 抗战时期,莘县是冀南、冀鲁豫两大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许多老领导老同志曾在这里工作、战斗和生活,其中级别最高的当属宋任穷同志。位于杨庄村的“冀南区党委旧址暨宋任穷旧居”,是莘县众多革命旧址的核心。整个“冀南区建设修复工程”分三期进行,计划投资万元,共占地亩(一亩约合.7平方米)。一期投资万元,主要是对冀南区党委旧址、冀南区高干会议旧址、宋任穷旧居等24间房屋、门楼进行修复和建设,已于年10月17日完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抗战纪念馆所。 冀南区党委旧址暨宋任穷旧居一期修复工程完成后,位于杨庄南侧占地5.8亩的冀南区抗日烈士陵园也修复落成。它们南北遥相呼应,使杨庄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年,被列为“鲁西党性教育基地”、“聊城市党史教育基地”、“莘县党史教育示范基地”、“莘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袁楼党史纪念馆 茌平县博平镇袁楼村 袁楼村年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是茌平第一个党支部。袁楼党组织的建立,开创了茌平党史多项第一:第一个党支部,第一名共产党员郭庆江,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位鲁西县委书记林梦白。袁楼党支部最大的贡献是鲁西大地的革命之火在袁楼燃起,在革命最困难的时期保存了党的火种,使鲁西革命史得以完整。在茌平乃至鲁西地方革命斗争史上具有特殊贡献和重要地位。 为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从年5月份开始纪念馆的筹备选址工作,于年6月26日正式开始建设,年7月1日落成开馆,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题写了馆名。被评为聊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承和弘扬茌平红色文化、革命先烈的主阵地。 袁楼党史纪念馆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袁楼党史纪念馆的主体、纪念馆外的广场和袁楼党支部旧址。主体展馆坐南朝北,共占地平方米,展馆建筑面积平方米,按照时间脉络分为党支部的建立、革命洪流等9个部分,内共陈列图片、文字资料余幅,珍贵的历史文物80余件,珍藏的历史文物真实再现了革命儿女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的光辉历程。袁楼党史纪念馆外的广场共平方,广场内有两个以“红色革命”主题的雕塑和五个红色文化宣传栏。西侧是原支部旧址,为独立院落,有3间堂屋、2间西屋,屋内的格局、陈设、物品均仿照原貌。张家楼抗日遗址 聊城市广平镇张家楼村 年,日寇侵入鲁西北平原,占领了茌平县城。为抗击侵略者,张家楼村建立了民兵组织,又与邻近几村的民兵组成民兵联防队。当年的张家楼,四周筑有高约2丈,宽7~8米的土围墙,东、西、南、北辟4道寨门。围墙外筑鹿砦,再外是宽7~8米、深约2米的壕沟。民兵们用支土枪组成“钢枪队”,打击敌人,保卫村庄。 年12月6日晨,日伪军0人包围了张家楼,村民多人上阵,从清晨战至黄昏,打死打伤敌人余人,后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2月16日,日寇又纠集济南、聊城、临清等地日伪军余人,重犯张家楼。该村群众猛烈还击,战至第三天,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群众牺牲人,负伤人。 1年,全国民兵代表大会授予张家楼村“英雄村”光荣称号。年,在村中修建了“张家楼烈士陵园”,内有“张家楼民兵连英雄事迹展览馆”,陈列着当年抗击日伪军用过的刀、矛、枪、棍和烈士的衣物,馆前矗立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烈士陵园是年在原址上新建的,烈士陵园呈南北走向,南北长米,东西宽25米,总面积约平方米,从南到北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门、展厅、碑前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公墓。从正门北行,就是年新修建的英烈堂。张家楼惨案是展馆展示的重要部分,其中详细记载了张家楼惨案的情况。经过英烈堂,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张家楼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陵园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基部为3级水泥方台,碑身成方柱形,高5米,宽1米,碑身和碑座四面皆刻有碑文,南面镌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苍劲大字。鲁西“四史”主题教育馆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鲁西“四史”主题教育馆,原名“鲁西革命史教育基地”,总面积平方米。为庆祝建党周年,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升级改造。提升后的展厅设“文化厚土上的薪火相传”“镰刀锤头下的奋斗历程”等主题展示,几个主题展示内容既相互衔接,又相对独立。年12月,鲁西“四史”主题教育馆被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命名为第4批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被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列为聊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3月23日起,正式对社会开放。冠县烈士陵园 冠县城区东部东环路中段路东 冠县烈士陵园,始建于年,占地80亩,是一处集纪念、教育、休闲为一体的公园式陵园。园内建有“冠县烈士纪念馆”,全馆建筑面积平方米,整个展线长是米,馆内甄入烈士名录名,烈士墓区迁葬烈士名,纪念碑高19.45米。 每年的清明节和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在烈士陵园都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坚持把冠县烈士纪念馆管理保护与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等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馆藏文物,深化拓展陈展史料,改善陈展设施,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教育功能,年接待访客0多人。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