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7/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01:44大众网记者杨潇潇彭静聊城报道“这个要多少小米汤?”10月9日上午11点30分,医院医院的“共享厨房”内,42岁的许秀芳拿着破壁机大声询问着。“三百毫升!”房间的一边,听见询问的“顾客”传来回应。在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内,这种对答每天都会上演成百上千次,无论哪次,许秀芳总是笑容满面,因为她面对的不只是顾客,还是患者家属。为了满足极度衰弱、无咀嚼能力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医院医院设置了“流质饮食服务站”,又叫共享厨房。“共享厨房”每天早上五点开门,晚上十点半关门,里面配备了料理机、电磁炉、微波炉、电饭煲等设备,患者家属可以自带食材也可以在厨房内购买。“干净又方便”“共享厨房”为表达爱意提供空间上午10点50分左右,袁玉芬(化名)和儿子带着装好蔬菜的榨汁机轻车熟路地来到“共享厨房”,袁阿姨的丈夫因脑出血在医院住院十多天了,只能吃流食,在护士们的介绍以及之前来过共享厨房的人的分享下,袁阿姨得知了“共享厨房”这回事。“挺好,又干净又方便,服务态度也好,病人需要的蔬菜鸡蛋直接在这里就可以买,很实惠,两块钱能买一大碗饭。”说起“共享厨房”给她带来的方便,袁阿姨赞不绝口。“这里确实很方便,真挺好的!”来自冠县的李明超(化名)是第一次来“共享厨房”,他的母亲前两天刚从重症监护室出来,考虑着给母亲增加点营养,他亲自为母亲煮了几个鸡蛋。像袁玉芬(化名)、李明超(化名)这样的患者家属不在少数,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给患病的亲人亲手制作营养食物,为他们带去力量和安全感,“共享厨房”的设置,也为他们表达爱意提供了免费的空间。早上五点至晚上十点半为患者打造“舌尖上的港湾”许秀芳是这间“共享厨房”的工作人员,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半年多的时间,和她一起还有另外两名员工,三人工作时间交叉轮替,确保“共享厨房”每天都有人。医院副院长,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郭健飞介绍,“共享厨房”每天早上五点开门,晚上十点半关门,患者家属可以自带食材也可以在厨房内购买,为了让患者吃得放心,他们提供的肉、蛋、菜等食材,来源均可实现追溯。“有些病人家属自己会使用破壁机等设备,不会使用的我们就帮忙免费加工。”许秀芳说,每天早上五点开门之后,他们首先会清理一下卫生,准备好食材,等饭点过去人不太多时他们再接着打扫,保证“共享厨房”的卫生整洁。由于食用流食的患者大多病情较重,每天和患者家属打交道的许秀芳也很有感触,“态度首先要好,不能着急,他们有疑问就耐心地讲解,反正就是尽咱最大的力。”虽然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但许秀芳仍笑容满满,干净整洁的厨房、患者家属的问候…都会让她心里一暖,充满干劲。方寸之间尽显真情幸福两河明珠城市的缩影每天中午11点至12点、下午五点至7点是“共享厨房”的人流量高峰期,嗡嗡的设备声充斥着整个厨房,虽然稍有拥挤,但大家都自觉排队、相互体谅,在方寸之间尽显父母之爱、子女之孝、夫妻之情。今年以来,聊城市聚焦民生实事,打造幸福两河明珠城市,不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医疗服务升级、医疗资源下沉、医疗效率提高、惠民举措落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共享厨房”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医院副院长,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郭健飞也表示,下一步,医院将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求,继续增设更多的厨房功能,将好事办实、好事办细、好事办好,医院和患者之间的距离。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