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亲爱的们,你们造吗?8月23—25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我省举行。作为承办方之一,我校派出20多名历史学者参加了会议,向大会提交了20多篇学术论文,展示了我校在运河学等研究中的学术积淀和最新学术成果哦~嗯哼,什么?你不感冒,哈哈,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次会议的“独特魅力”哦,来,让newsir给你说道说道。这次大会由来自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的余名历史学专家参加,主题是“自然与历史”,而且这是享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美誉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哦~本届会议中,首次设立了卫星会议,以举办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作为卫星会议主题,成为大会的一大创新。本届大会还首次为历史学设置了国际大奖“积家历史学奖”,以表彰对史学知识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学人。怎么样?是不是很牛的赶脚?当然还有更牛的哦(对于我们来说),聊城卫星会议中咱聊大也是“主人”之一哦~这次山东大学作为主会场外,大会还在聊城、青岛、淄博、泰安、济宁、济南设立了6个卫星会议。由中国史学会、山东大学、聊城市人民政府、聊城大学承办的聊城卫星会议,于8月24日正式拉开序幕,中外专家齐聚一堂,一同探讨“运河文化和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来来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外史学界“大咖们”都为这次大会擦出了哪些“火花”?Duang,duang,duang!登场的有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考古系教授史密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煊,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教授、著名文化专家黄泰康,我校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欣教授等8位学者,并分别作大会主题发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校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欣教授的精彩发言吧~吴欣教授的发言报告题为《大运河利用与保护的历史维度》,其着重阐述了“大运河”这一学术概念,提出我们要从“(水利)建筑——物质”层面重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