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也吹到聊城开发区这片热土。上万人,把自己的奋斗方向,投向钢管销售行业。曾经,这里“不生产一寸钢管”,却做到“买全国,卖全国”,成为全国钢管型号最全、规模最大、销售辐射最广的钢管市场,无不彰显出开发区人敢闯敢干的拼搏精神。 在经济“新常态”下,开发区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深入实施钢管产业转型升级工程,着力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向产业链高端精准发力,努力打造全国优质钢管产销基地。 多家商户入驻大东钢管市场 当前,钢管产业已是开发区传统支柱产业。钢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大东钢管市场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聊城大东钢管市场于年经聊城市经贸委批准建设,年投入运营,占地余亩,建筑面积达到平方米。目前,引进商户余家,钢管品种一万余种,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相关从业人员1万多人,在全国各大城市设销售机构余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另外,市场产品还销往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大东钢管市场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全的专业钢管交易市场,相继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建筑材料交易市场、山东省规范化文明诚信市场、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荣誉称号。”大东钢管市场董事长张立奎介绍。 目前,大东钢管市场环境提升改造扎实推进,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园林化、生态型”的方向发展,逐步完善厂区内道路、供水、排水、绿化等设施,打造全国无缝钢管品种最全、规模最大、销售辐射最广的无缝钢管专业交易市场。 钢管生产企业集群发展 随着开发区钢管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各大钢管龙头市场为依托,在市场周围带动多家钢管生产企业,形成了汇通、中钢联、海鑫达等产能超过50万吨、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实现集群发展。 汇通集团作为开发区老牌的钢管企业,近年来,企业顺势而为,建设了山东汇通国际金属物流园、聊城电子商务产业园,从单一的钢管生产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企业转型。汇通集团副总经理杨学洪说,“在增资扩产过程中,企业立足调结构、补短板,每年将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资金用于购置高端设备、革新生产工艺、研发新产品、淘汰落后产能,向产业链高端精准发力。同时围绕发展新常态,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企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通过装备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开发区无缝钢管产业实现由大向强。随着科技进步,落后的工艺已成为钢管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开发区引导钢管深加工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发石油专用管、合金管、不锈钢管、复合管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向深加工、高精尖、节能环保型发展。 投资6.5亿元的凯恩机械缸辊项目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凯恩机械项目以钢管为原材料,通过向下游延伸加工,研发生产高端缸辊及各种机械装备,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达产后,将助推企业适时淘汰落后产能,集聚资源开发市场稀缺产品,向专精特新方向迈进,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打造全国优质钢管产销基地 今年,开发区加快实施“4+1”工程,即实施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壮大工程、生物食品产业延链工程、智能机电装备产业强链工程、健康休闲服务业培育工程和打造全国优质钢管产销基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全国优质钢管产销基地列入新旧动能转换“4+1”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开发区将通过对龙头企业技术改造、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钢管市场的提档升级等举措,大力提升钢管质量、品牌打造和标准建设,推动钢管产业跨界融合化、智慧产业化、品牌高端化、产业智慧化,全力争创国家钢管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打造全国优质钢管产销基地。 ——在生产方面,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钢管企业转型升级,利用环保和安全硬约束,倒逼落后产能“关停并转”,规划建设钢管产业园区,完成企业的规范、入园或关停、淘汰工作,成立钢管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准入和规范管理,制定符合开发区实际的高于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和质量标准,建立钢管质量定期检查公示制度,建立钢管质量可追溯制度。 ——在市场建设方面,推进钢管物流市场提档升级。逐步淘汰关停档次低、环境差的钢管市场,新建集仓储贸易、信息管理、金融投资担保、配套设施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钢管商贸物流园区。 ——在品牌塑造方面,支持改制企业进入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挂牌融资,鼓励和推动企业创建以无缝钢管、宠物食品、机电产品等自主品牌的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