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7月9日上午,医院附近人来人往。在卫育路西侧的人行道上,不时有人围观:一跪地不起的老人正在一边磕头行礼,一边向行人伸手乞讨。 与此同时,在新东方广场,一名拄着拐杖的男子,手持一不锈钢茶缸,不断伸向来往路人。晃动的茶缸里,硬币碰撞,哗哗作响。 多年来,聊城的社会保障和流浪人员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广大市民依然不时见到乞讨者:有人以伤残或家庭变故理由出现在公园、广场、书店附近,有人在路口直接拦车要钱,还有人隔三差五去一些商户门前讨要……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这样的问题屡屡被群众提及。值得注意的是,不断出现类似现象,也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对诸多区域“无乞讨、流浪人员”的要求相距甚远。 “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就没人管管这些情况?”在新东方广场,一位专门绕过“乞讨者”的市民,对记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乞讨形式挺多群众意见不少 9日上午,卫育南路西侧这名乞讨者面前的一张白纸上写着这样的话:“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你们好,今年75岁了,不料儿子因车祸去世,丢下三个孙子无人照管,向爱心人士求助……” “好长时间了,经常看到这位老人出现在街头,看起来挺可怜的。”周围一些路过的群众说,时常能看到有路人向其伸出“援手”,可这也不是办法。 此前的6月29日上午,在新华书店门口,同样有一名老人在面前铺着一张写满字的白纸跪地乞讨,不少孩子和家长,在路过时掏了钱。 “这样的人太多了,咱也不知道真假啊。”一些市民表示,在不能核实对方情况是否属实的情况下,自己不会去奉献爱心,“再说,现在的救助机构救助政策也很完善,若真遇到问题,完全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没必要天天跪在街头乞讨。” 在新东方广场,那名拄着拐杖的乞讨者站在一个行人来往的通道上,不断向路人伸出手中的茶缸。记者观察发现,他的乞讨目标,更多的是女士。在记者选取的五分钟观察时间中,有不下10位行人从他身边经过,三位女士向其“伸出援手”。 此外,记者连日来了解到,在聊城大学附近,每当夜幕降临,一些饭店门前也时常会出现一些“残疾人士”乞讨。 “不给就不走,你看看,这来来回回走了几趟了?”几位饭店老板告诉记者,每当看到他们过来的时候,自己都会主动上前给一元或两元,要不这些乞讨者就会在客人的桌前不走。 还有一种情况出现在莘县,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有群众反映,在莘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门口,曾出现以“讨喜钱”为名义的拦车收费情况。 多个路口拦车要钱市民拼凑出“分布图”除了沿街乞讨者,还有一种情况,时常让开车出门的人深受其扰。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了城区各个路段拦车要钱的情况。 按照市民的反映,在城区东昌路与花园路交叉口、陈口路与花园路交叉口、文化路与花园路交叉口、湖南路与花园路交叉口、东昌路与柳园路交叉口、昌润路与湖南路交叉口、新南环部分路段均遇到过拦车要钱的情况。 “有的是给点就走,有的是给少了不行,还有的直接拿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