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233.html 都说贫穷限制了对有钱生活的想象力, 而就在上周, 匠匠的同事——选品部主管艺姐, 去了山东聊城吴庄村之后, 她发现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自己, 也被小康生活限制了对贫穷的想象力。 那种家徒四壁, 那种一顿饭吃两毛钱咸菜的赤贫, 真的是如重锤一般, 击中了艺姐脆弱的心脏。 艺姐说她走访了一路,也哭了一路...... 吴庄村, 一个2/3靠大蒜农作物, 支撑经济来源的村庄, 全村几十户村民, 唯一一个年轻人, 是35岁的重度残疾人孙其杰, 其他的全都是50~80岁之间的老人。 今年的大蒜又要丰收了, 然而辛苦了大半年的蒜农们, 却为堆积如山的大蒜发愁! 往哪儿卖?卖给谁?多少钱能卖? 留守的大爷大妈们愁得直跺脚! 低迷的价格、无望的销路、昂贵的人工费, 都让他们感到无奈与无助…… 4月底,全国新蒜即将上市, 助农前方团队接到山东蒜农的求助, 电话那头, 吴庄村负责帮农扶贫的小吴, 说起当前的蒜价,语带哽咽。 小吴焦急的告诉我们: 大蒜卖不出个好价钱, 我们村儿的大爷大妈们, 上半年就白忙活了! 看你们平台经常会帮助, 其他地方农民卖滞销农产品, 能不能也帮帮我们啊! 为了证实小吴的求助信息, 我们团队一行人快马加鞭, 5月1号就坐高铁赶往山东济南, 第二天坐汽车到达聊城。 即使我们心里早有准备, 当车驶入聊城后, 还是被到处可以见的一堆堆、 一袋袋等待客商收购的紫皮大蒜, 震惊得心颤…… 这么多大蒜无人问津, 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颠簸40分钟后, 我们进入山东聊城的, 大蒜主要产区吴庄村。 得知我们今天要来, 小吴和其他蒜农早早出来迎接我们。 小吴近几年通过各种渠道, 竭尽全力帮扶村里的贫困户和孤寡老人。 在小吴的带领下, 我们走访了村里最困难的几户蒜农, 并深入了解了当地, 种植大蒜的规模和当前的收购行情。 选品主管艺姐和小吴 走访蒜农一:吴忠泉 吴大爷今年73岁, 与老伴二人相依为命。 前几年赶上大蒜价格行情好, 吴大爷种了2亩大蒜。 一进吴大爷家门, 艺姐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 艺姐简直无法相信, 在富庶的中原地带, 还有如此贫穷的惨状。 只剩了三条腿的烂椅子, 破得不能再破的家具, 灶台上吃剩下黑乎乎的午饭....... 看着眼前这赤贫如洗的一幕, 艺姐的胸口一下被什么堵住了一样, 眼泪忍不住瞬间涌了出来。 老两口喃喃的说, 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就不错了…… 艺姐难过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当即掏出自己的钱包, 把带的现金送给吴大爷。 吴大爷推托了半天, 在众人的劝说下才收下了钱。 院子里是整齐码放好、 占据了半个院子的一袋袋蒜头, “咱也没有钱雇人, 这些蒜都是自己收回来剪成蒜头的, 前后花了半个月!” 吴大爷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 老两口体弱多病又早年丧子, 家里没有别的劳动力, 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 唯一依靠的就是几亩田里的收入。 这些年家里的开支、老伴的医药费, 全部都指望这2亩紫皮大蒜的收成。 大爷说,“我不怕死,可我怕老, 怕病倒后没人照顾老伴, 现在是越来越没用了!” 生活极其拮据 为了省下人工成本, 吴大爷每天凌晨4点、天还没放亮时, 就要带着干粮、水壶赶往田间, 半跪着挖蒜, 到晚上八点多才回家。 艺姐说她的眼前浮现了烈日曝晒之下, 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家, 匍匐着并不健朗的身躯, 在蒜田里一根根抽蒜薹, 一棵棵挖大蒜的身影…… 每年挖完蒜, 两老都要休息好几个月才能缓过来。 今年吴大爷的2亩蒜地长势喜人, 预计总产量达斤, 然而日渐寥少的上门客商, 让这位老农民忐忑不安, 丰收时的喜悦, 如今逐渐变成吴大爷的一声声叹息! 送我们出门的时候, 老两口眼里含着泪花, 泪光中有对我们帮他卖蒜的感激, 也有对苦难生活的无奈和悲伤。 (备注:5斤装19.9元,9斤装29.9元为带箱毛重,邮寄过程中因水分流失等原因有2-3两误差) 走访蒜农二:吴忠华 吴大叔,今年60岁, 家里种植2.8亩蒜田, 预计产量斤。 忠华大哥因前年给自家房子, 修补墙壁时不幸摔倒, 导致腰椎严重受损, 肋骨断裂三根,右腿缝合18针。 下图为吴忠华的家,残垣断壁,破败不堪的房子,盖了几十年的老棉被,无言的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困窘。 在农村,男丁就是一个家的顶梁柱, 这样的意外发生在家里的顶梁柱身上, 吴大哥的老伴借遍了亲朋戚友, 才勉勉强强凑够了手术钱, 老伴说起来还是满眼泪水, “当时感觉天都塌了! 现在还欠着别人手术钱!” 没有多余的收入, 夫妻俩就指望着, 家里的2.8亩地早日卖个好价钱, 还上家里的债务。 说到大蒜的掉价, 忠华大哥沉默了良久, 无奈的跟我们讲: “哎,兴许过几天有人会来收吧, 这蒜价会涨上来的。 老天不会总亏待咱们老百姓的,对吧。” 小吴告诉我们, 他去年过年来老两口家吃饭, 就四个青菜,甚是可怜。 两口子日常三餐就是馒头加咸菜, 每天吃的咸菜也就两毛钱…… 在我们随便喝杯饮料、吃个零食, 就花掉几十元的城市人看来, 这样的生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真的是难以相信! 忠华大叔看着自己破败的房子和欠下的债务,忧心忡忡。 (备注:5斤装19.9元,9斤装29.9元为带箱毛重,邮寄过程中因水分流失等原因有2-3两误差) 走访蒜农三:孙其杰 孙其杰从小就患有严重的, 先天性疾病,二级残疾。 全家经济来源仅靠6亩蒜地, 预计产量斤。 杨屯乡的蒜农孙其杰今年36岁, 8岁时被查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 由于家中无钱医治, 到13岁的时候他已完全驼背。 其父孙洪岭现年73岁, 18年前被查出脑瘤, 做了切除手术后, 意识处于模糊状态,生活不能自理。 现今孙其杰独自抚养父亲, 父亲孙洪岭每天就吃一顿午饭, 吃完后便在房门口呆呆的坐着, 直至下午4、5点。 这一家人的惨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看着站都站不直的孙其杰, 和他无法说话、满眼空洞绝望的老父亲, 艺姐再一次留下心酸的泪。 可惜艺姐身上带的现金全都发完了, 他们也没有手机可以接受转账, 这个世界如何美好繁华, 跟他们并没有一丁点关系。 悲伤的艺姐叹气之余,只能想着: 一定替他们把大蒜都卖掉, 让他们能过好一点的日子。 父子俩唯一的经济来源, 就是眼下收成的6亩蒜地。 为了挣口饭吃,孙其杰一刻也不敢松懈, “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在干活”! 他唯一的心愿, 就是趁身子骨还硬朗, 多赚点钱补贴家用。 孙其杰向我们讲述大蒜价格的低迷 (备注:5斤装19.9元,9斤装29.9元为带箱毛重,邮寄过程中因水分流失等原因有2-3两误差) 艺姐和帮农团队走访了8家农户, 聆听了太多的期盼与故事, 见证了太多的心酸和不易, 艺姐也是哭了一回又一回。 艺姐说她暗暗发誓: 一定要帮他们把大蒜卖出去, 还要卖个好价钱! 如今整个村的大蒜都在等待收割, 盼着有客商前来收购。 今年的大蒜, 能否卖得出去、卖得上价, 决定了他们今年, 能否安心治病、吃上饱饭。 食物来之不易,最累仍是农人 这里一个村的蒜农就占全村人口的半数以上。每户人少则一两亩,多则几十亩。虽然种蒜几十年,但村民们并没有太好的销售方式。种蒜、收蒜、等待收购商前来收购,至于销售价格在蒜农们看来,只能是“听天由命”。 绿油油的蒜田下,埋着蒜农们一年的血汗钱 放眼望去, 田里正在干农活的大部分是老人, 有些老人干不动, 又没钱雇佣别人, 就让蒜头烂在地里,甚是可怜。 其实就算雇佣别人来挖, 雇佣的人也还是老人。 大片的蒜田已经成熟, 虽然有大量已经收割的干蒜, 愁于销路问题, 但地里的鲜蒜还是得继续收割, 不然烂在田里就更可惜了, 还会影响明年的种植和收成! (备注:5斤装19.9元,9斤装29.9元为带箱毛重,邮寄过程中因水分流失等原因有2-3两误差) 据山东农业厅
|